岳飞被害,是秦桧故意为之,还是听了赵构的命令?

如题所述

自古,伴君如伴虎。然而,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在某些方面,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比如,清官虽然备受百姓爱戴,却不是百姓心中最好的官。只有让百姓发财致富,走上小康社会的官员,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好官。帝王对官员的任用也是如此,他不可能只用一身优点,却找不到任何缺点的清官,来主持大局。相反,皇帝重用一身毛病的奸臣,反而有把柄可操控。因此,岳飞被害,秦桧背负千古骂名,赵构的帝王之术,绝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王曾瑜曾在《岳飞新传》中留下一句话:“岳飞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那岳飞的个人悲剧到底是什么呢?以及,赵构的帝王之术到底如何呢?绍兴七年,岳飞的事业达到巅峰,官升正二品,与韩世忠等人平起平坐。更是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单独接见,并让岳飞接管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兵力。然而,接下来三四年的光景,却让岳飞跌入了谷底。

发生在岳飞身上的第一件事:君臣嫌隙。赵构接见岳飞时,曾允诺将刘光世的军队交由岳飞管理,不料,被张俊和秦桧二人阻拦。他们提醒赵构,岳飞掌权太重,会对赵家的江山造成威胁。结果,岳飞没等到赵构答应好的军队,盛怒之下,直接辞官回家!此时的岳飞已经位极人臣,赵构对他也有所倚重,所以,面对岳飞的先斩后奏,赵构只得低头,报以微笑。他还要用岳飞。

紧接着,又发生了第二件事:参与立储。1137年,岳飞以武将的身份,上书赵构立皇储。此时的赵构不过三十岁,正值壮年!面对岳飞的建议,赵构彻底生气了,“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历代以来,立储之事,只得文官来提,岳飞的行为可谓是踩到了帝王的高压线。同时,赵构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发生在岳飞身上的第三件事:援兵淮西,延误战机。1141年,赵构派岳飞支援淮西,打了议和前的最后一次打仗。但在濠州之战中,宋军的六万精兵几乎被全歼。先前因柘皋之战带来了喜悦,也因此烟消云散了。濠州之战,是宋军渡江以来,伤亡最惨烈的一次。所以,战前,就被赵构寄予重大希望的岳飞,则就成了战后,最大的背锅侠。整个淮西之战,赵构一共给岳飞发了十五道御札,力气一个兵贵神速。

岳飞却因为前一年,朱仙镇被召回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一度导致整个淮西之战,他所率领的军队,连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事实上,岳飞确实以“虏已渡淮”和“前途乏粮”为理由,原地待命,贻误了战机,这才被赵构和秦桧冠以“手握重兵,逗留不前”的罪名。如果他主动出击,张俊也不会因顾虑庐州后方,而不敢全力救援濠州。

这三件事,充分说明了岳飞的短板:不懂政治,不懂克制。再加上与中央、诸路军帅的积怨已久,这才导致了岳飞的个人悲剧。岳飞被害,秦桧背负千古骂名,赵构的帝王之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从赋予岳飞重兵,到一步步收回军权。赵构对岳飞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变,从看好,到隐忍,再到怒而杀之。岳飞可谓是最令赵构头疼的官员了。

帝王用奸臣,只图一个好用、管用、有用。然而岳飞既不图财,也不好色,却又有一身的本领。面对这样的岳飞,赵构也只得痛下杀手,然后找一个人背锅就是。事后也表明岳飞死后,秦桧背负千年骂名,而赵构一点事没有。这就是他的帝王之术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2
应该是听了赵构的命令,因为赵构的地位比秦桧的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