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展现人性美好,能直触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吗?

如题所述

这部儿童电影触到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我难受了好多天,人性的完美体现,尊老爱幼,挺俗气的四个字,但是看了《天堂回信》这个片子才知道这四字给生活带来的感触!真的是从头哭到尾,我想,这大概是每一个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的孩子都会被触动的故事。说真的,长大后逐渐冰冷又坚强,但是爷爷奶奶甚至是父母的老去依然是内心最深的伤口。害怕自己长大他们老去,又害怕他们老去我还没能长大尽孝。希望他们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很小很小的时候看的,至今记忆犹新。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我人生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我到目前为止哭的最厉害的电影,每看必哭。我记得那个时候年纪很小,看后想要养一只荷兰猪,还跟别人说我最喜欢的动物是荷兰猪。每次到电影院看,我都哭的天昏地暗,不知道是不是年纪的原因,前两年又恰巧看到一次还是哭了。

真的是很感人的电影。那时候很不喜欢电影里面的妈妈。想要一个那样的爷爷,我的爷爷从未给过我任何的关怀,对他的记忆只有每年过节的红包。我猜中了爷爷的死,却猜不到他竟然是在梦中如此安详地离去,或者说这个故事的结构和我预期的还是有偏差。最深的印象是我看的时候控制不住的泪流满面,忘不了孙子哭着喊:我的荷兰猪。忘不了孙子甜甜嫩嫩的童声,不停地喊:爷爷,爷爷。忘不了那个圆圆的稚嫩小男孩。感动坏我了。

电影不仅用海外归来的妈妈为视角,巧妙的营造了剧情的矛盾张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着点,更用生死,渲染出那源于亲情的离别之痛,小大人和老小孩之间的深深羁绊,太懂事的小大人让人觉得心疼,而老小孩的无奈更让人心酸,好在他们没有介怀,惺惺相惜,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亲情。

对于影片中回国的妈妈,人生最高的素养是融入并参与他人的习惯,而非唯我独尊的自以为是,自私是一种极为失败的修养。妈妈的改变也正是因为有爱,因为爱而修正。看到爷孙俩,边哭边看,最后泣不成声,久久不能收。爱是世界上最无价的感情,而如今的爱正在量化,这是悲哀的人类进化史。90年代的儿童电影为什么都拍得这么好看这么走心!

结尾更是强烈的共鸣,我们这代人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拉扯大的,隔辈的疼爱,让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常在身旁而变得暗淡,有时候真的特别怀念上世界90年代,怀念小时候。我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直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哪怕只看过一次,因为那是我从来体会不到的亲情。爷爷为了母子感情迅速修复,搬了出去,真是了不起,这才是为了下一代。

记得当年看到爷爷坐在椅子上走了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了。其实,电影开始就担心爷爷下一个就会倒下,最后倒下了也结束了,很平凡朴素的电影,却最能打动人心,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于害怕自己爷爷奶奶有一天突然离开我的恐惧里。如今将近十年过去了,我的爷爷去年也到了另一个世界,而我都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这也许是我心中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从前,往事如烟。

也许你会认为,歇斯底里式的家庭温情也算是国情如此了,纯情卖萌片,赚眼泪的,有点假,也缺少深度,可能小孩子会感动,但无助于他们更深理解跟祖辈的关系。妈妈对母子关系和跟爷爷的关系处理得糟糕之极,感觉就是编剧编出来做个反面角色。爷爷突然回老房子,对孩子打击太大了,极为不妥,爷爷妈妈都处理不当。母子关系的重新建立应该有更多微妙的东西。

不管怎样,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好在编导很重视尊重诸如给动物造坟立碑的儿童真挚的感情细节。孩子对爷爷个人产生过度依赖之情源于父母的无奈缺席,以致爷爷同时替代了父母的角色,这和当代留守儿童面临的感情创伤隐患很相似。人类总是不得不从童年的精神乐园里离开,走上摆脱精神依赖独立成长的痛苦历程。

故事是个那么老套的故事,一个哄幼儿园孩子的故事,但它却感动着幼儿园毕业的我!朴实无华的电影最能勾起我的好感,更何况仿佛影影绰绰的看到了我们的童年。纯真的年代,纯真的感情,还有人性的完美体现。哭的稀里哗啦,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爷爷的质朴,孙儿的懂事。每个人都有父母家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过好每一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4
可以,因为感人的剧情,是观众感同身受才会流下眼泪,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电影情节触动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4
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展现人性美好,能够直触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现实生活中人总会遇到各种烦心难受的事情,当看到这种电影的时候,就会唤起心中的美好。
第3个回答  2020-09-13
直接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且剧情也是有很多地方能深深的体现到人性的美好以及温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