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家长群变味,家长和学校共育,都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如题所述

人民日报是这样谈家长群变味儿: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现实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代替自己批改学生作业,部分家长成为“编外教师”。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移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家长群变味儿,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有摆正。

用一句通俗点话来说就是:“以前也没有什么微信家校群,不也办事儿了?”确实如此,怎么要了现在就非用不可了呢?要是有人不知道怎么样用要怎么弄呢?家校群一个家长与老师、学校联系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联系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上传下达的指令,不能用来给家长布置作业,以前倒还好,就只是让家长听写,听背;但是现在确实让家长检查好,并且帮助孩子修改好作业然后交给老师,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不太合理的,有的家长没有受过教育,不能辅导孩子,去小饭桌之类的补课点多话经济水平也达不到,所以说不能也不会判卷子。

人民日报这样说: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家长在生活上对学生有引导作用,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陪伴者,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教会孩子为人处世;而老师则是教育者,老师负责教会学生知识,注重的是素质教育;而现在很多老师把引导孩子学习的任务分到了家长身上,这对很多上班族有不小的压力,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孩子完成作业。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家长和学校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家长应该承照顾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责任,而学校应该多承担孩子的课业水平的责任,也注意孩子的安全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共同承担监督孩子学习,教育孩子和引导孩子的责任,而不是把在家长群里说一些跟孩子学习无关的事情或者各自推脱责任
第4个回答  2020-11-20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学校应该是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完善人格,学校教育都至关重要。但是同样,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应该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必然要学习和家庭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