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这么对张良言听计从,毫不犹豫?

如题所述

因为张良就是刘邦称皇帝前的脑袋,他不信任自己的脑袋还能信任谁?

张良是比较早跟随刘邦的,当时天下大乱,张良本来是想去投景驹的,但是路过刘邦的队伍。这也该刘邦幸运,也是张良幸运。张良有谋,此时刘邦身边又没有谋士。所以刘邦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自然就听张良的。

张良很开心,刘邦也很开心,因为听张良的就没有犯过错。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留侯世家》

在往后的日子中,张良还给刘邦出了很多计策,都没有犯过错,刘邦只会选择相信张良。

有一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郦食其劝他立六国之后,以分担项羽的压力,刘邦觉得有道理。此时张良正好进来,刘邦在吃饭就将这件事情跟张良说了,张良说不行。刘邦马上骂了一句: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你看看,这就是张良的分量。

刘邦对张良的信任达到迷信的程度,张良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张良同意封韩信为代理齐王,当时刘邦大怒,但张良一踩脚,刘邦马上就变脸同意了。

刘邦呆在秦皇宫中不肯出来,别人劝都不行,张良一去,他就出来了。还有定都长安,封刘邦最讨厌的人雍齿为侯,这些都是张良出的主意。

为什么这么信任?

因为张良忠诚,鸿门宴前,本来有逃命机会,他没有逃,而是帮着刘邦转危为安。其次他出的主意从来没有一次是错的,你想一想看一个救命恩人,而且算无遗策,换成你也会相信的。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张良的话就不太起作用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立太子之事。

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说实话刘邦到晚年最后的时光,除了信任戚夫人和如意,其他所有人都不再信任而只是利用,包括萧何,樊哙,吕后等,张良自然也在猜忌之中,幸好张良低调才没有将猜忌明晃晃出来。

所谓的信任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天下没有不散的席,位置不一样了,关系自然也就不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刘邦之所以这么对张良言听计从,是因为刘邦很信任张良,认为张良很可靠。
第2个回答  2020-11-30
因为刘邦认为张良有大才,当时张良非常有名,并且是著名的谋士,所以刘邦对他言听计从。
第3个回答  2020-11-30
张良是制定战略的人,刘邦在这方面不如张良,所以就完全听张良的指挥,这也是刘邦的优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