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宫妃子位分大小高低排名

如题所述

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在清朝,后妃分为八等级,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除了这些,还有最小的官女子,也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扩展资料:

一、清朝时期的后妃

还在后金时期,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1632年二月,已册立了中宫福晋、西宫福晋(具体何人不详)的皇太极,选择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为东宫福晋。

到康熙后典制就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在选妃过程中第一步是选秀女,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

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东西六宫。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

二、明朝的后妃

明太祖制定后妃制度的目的十分明晰:一是治天下首先要治理好家,家要管好就必须严守夫妻之道;二是后妃的职责是生儿育女、侍候皇帝和管理宫女,严禁过问宫外之事和参预朝政;三是强化教育,树立典范;四是严格等级,恩宠适度,尊卑有序。

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

明朝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后妃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妃嫔等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7
清朝: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7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正一品:德妃 淑妃 贤妃 惠妃
从一品:夫人
庶一品:妃
正二品:贵姬
从二品:昭仪 昭媛 昭容 昭华
庶二品:淑仪 淑媛 淑容 淑华
正三品:修仪 修媛 修容 修华
从三品:贵嫔
庶三品:婕妤
正四品:贵仪
从四品:顺仪 顺媛 顺容 顺华
庶四品:充仪 充媛 充容 充华
正五品:姬
从五品:荣华婉容
庶五品:婉仪 芳仪 芬仪 德仪 贤仪 微仪
正六品:嫔
从六品:良媛 良娣
庶六品:小媛、小绯
正七品:贵人
从七品:美人 才人 良人
庶七品:常在 答应
正八品:选侍
从八品:娘子 舞涓
庶八品:宝林 娱灵
正九品:芳婉 柔婉
从九品:顺常 顺成
庶九品:承徽 列荣
正十品:御女 采女
庶十品:充衣 承衣刀人 更衣
末: 官女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