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童子军年龄不大,为什么异常凶悍?

如题所述

太平天国后期的将领中大都有童子军的经历。比如,英王陈玉成15岁时便参加了金田起义,编入童子军,表现出色,不久便成为童子军的首领;慕王谭绍光16岁参加起义,后编入陈玉成的童子军,历经数百次战斗,最终成长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坚份子。与之类似的,还有首王范汝增、护王陈坤书、偕王谭体元等人,童子军几乎成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重要起点。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斗异常惨烈,而且时常转战四方,为何会出现童子军呢?其实,原因不难理解。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发展迅速,很多群众趁势来投,“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举家齐来,固宜侍奉父母,携带妻子”(《天情道理书》)。可见,太平军在吸纳群众时,接纳的是一个家庭,家庭中有男有女,当然也有年幼的孩子。为了便于管理,太平军将一家大小分别编入太平军的各种组织,如男人编入“男营”,女人列入“女营”,至于孩子则自然纳入童子军。


当然,童子军也有年龄之分,一般而言,十岁以下孩子,可以跟着母亲姐姐居住在女营;十五岁以上的,则随父亲入男营;十岁到十五岁的孩子,则被编制为童子军。(《金陵被陷记》)


可见,童子军的出现完全是战时组织管理的需要。在太平天国初期,军中幼童所占比重极小,主要负责侍从、后勤、杂役事务。但如果简单地理解为便于管理,那就大错特错了。童子兵虽然年幼,但在战争的洗礼下,在父母的熏陶下,他们自幼习武,时时操练,勇猛善战,关键时刻就能上阵杀敌。尤其是到了后期,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童子军年龄不大,他们的作战能力如何呢?据张德坚所著《贼情汇纂》描述:

凡临阵攻城,亦惯用童子为倡,以重子皆不畏死,无不以号叫跳跃为乐者。且手足轻便,往往登高涉险如履平地,更有捷若猿猱之童子……(童子)年少喜动,膂力方刚,久经战场,数见不惊,尤神安而气足,无一切杂念。受贼恩育,一心事贼,虽死不悔,临阵勇往直前,似无不一以当十。剧贼而外,唯此童子,亦心腹之大患,可不深计熟虑之乎!

可见,童子军逢战打头阵,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气势已经让清军后怕。童子军为什么不怕死呢?


文中已说“受贼恩育,一心事贼,虽死不悔”。在清军看来,这是太平军教育洗脑的结果。当然,让清军最为恐惧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出入战场的“童子军”成长为青壮年,甚至成为骁勇善战的战将时那就比较可怕了。如开头所讲,陈玉成、谭绍光等人都是极难对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