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为什么要涉入曹操家事?

如题所述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一种意见认为: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内心深恶此人,早有斩杀之心,此时不过借“鸡肋”事件安其一个“造言”“乱我军心”的罪名,乘机除去而已。一种意见认为:课文中补叙的六事中,前三事属生活小节,操虽“恶”,也只是“厌恶”,操作为治世能臣,不会为此小事杀修的;后三事才是真正令曹操疑惧的,因为杨修直接介入了曹氏家庭内部争宠夺位的斗争,这是操不能容忍的,所以杨修是死于曹家内部废立之争,即使操不杀修,别人(如曹丕)也不会放过他的。有人认为:曹操杀杨修的实质是维护曹氏根本利益,曹操为防止袁绍“废长立幼”招致的兄弟俱亡的惨痛教训再次发生,当然要巩固太子曹丕的地位,而必须剪除植党势力,植党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杨修,因而杀修是必然的。另一种观点讲:曹操因“忌贤妒能”而杀杨修,认为作者本意是“鞭曹”,曹操杀修即是为了表现操的好恶本质,并引罗贯中在嘉靖本卷十五“曹孟德忌杀杨修”中的话来证明:“操平生为人,虽然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如已。”还有人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在于曹操的极端利已,阴险、残忍”的性格。还有人认为,“杨修之死其实是封建主奴关系演绎的恶果”,“是人们的个性活力在封建专制意识形态下的悲剧”,“杨修‘恃才放旷’不过是表面,关键在于他冲撞了固有的封建等级秩序——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杨修的悲剧就在于对自己的奴才命运缺乏认识。在主子君临上界,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现实社会里,奴才所表现出的‘自主’精神和‘平等’要求,不论是何种形式,在原有的框式之内,“都只能以悲剧告终。”再一种观点是毛宗岗在修订评刻《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的回评中提出的:“或疑操以才,忌杨修者,非也”,“盖才而不为我用则忌之,才而为我用则不忌耳”。“彼谓修之以才见忌者,殆未为笃论矣。”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有一段话也涉及杨修的死因:“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3
杨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才华横溢,“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他生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又在以爱才著称的曹操手下当幕僚,生既逢时,又遇明主,曹操对他也非常器重,“委以军政钱粮之重”。因此,他具备了干成一番事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但他并没有什么成就,最后还以人头落地而告终,成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结局呢?掩卷长思,感到杨修这个千余年前的“机关干部”的教训,给我们这些现代机关干部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戒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小聪明害死人,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人家送给曹操一盒酥,他随手写上了“一盒酥”几个字。如果仅仅如此,谁见了也不会生出事来,但杨修的小聪明来了,他把它分给众人吃了,还振振有词地说:丞相让我们一人吃一口酥,搞得曹操“口虽嘻笑,而心恶之”。杨修的这个小聪明耍得有点过分了。现在,估计不会有哪个机关干部再犯这种傻,但类似杨修这种爱耍小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如,搬弄是非者有之,瞒上欺下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华而不实者有之,推诿扯皮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等等。小聪明是机关干部的大敌,是成就事业的大敌,也是立身做人的大敌。那么,怎样戒除小聪明呢?一句话,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宁愿领导说自己不灵活,也不能靠小聪明去迎合领导、取悦领导;宁愿一生都表现平庸,也不能靠小聪明去出人头地。
二是戒瞎搀和,老老实实做事。为领导做参谋是机关干部的职责和权利;而搀和则是指对自己职责和工作之外的事情,盲目地去参与、凑和、搅和。机关干部既要能参善谋,充分履行好职责,又要注意不能瞎搀和,干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这点上,杨修的教训值得借鉴。比如,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这本是曹操的家事,也是未来魏国的大政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介入的,但杨修却去瞎搀和一通。他帮曹植出主意、想办法,帮他在曹操面前邀功取宠,而对曹丕则贬损有加,结果引起曹操的极大不满,“大骂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看来,有些事确实是搀和不得的。那么,怎样避免瞎搀和呢?一是不搀和领导及他人的家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事之中难有真理、难用真理。这类事可能越搀和越乱,于人于己都不利。二是不搀和他人分内的工作。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别人分内的工作、别人分管的事情,决不能像个万事通,到处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三是不搀和流言蜚语。机关是各种消息的信息源和集散地,机关干部一定要努力避免搅入其中,更不能主动在里面瞎搀和。要自觉做到:不透露不该透露的消息,不传播没有根据的小道消息,不议论别人的长短是非,不炒作各种流言蜚语。
三是戒出风头,老老实实做官。机关干部虽是个官,但这个官比较特殊:它是个给他人做嫁衣的官,是个只能做幕后工作的官,是个不能与领导抢镜头的官,更是个不能哗众取宠的官。一句话,机关干部是官也不是官:说他是官,相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他是民中之官;说他不是官,相对于领导而言,他是官中之民。其身份与角色的关系相当微妙。杨修就是因为没有搞明白这些,自恃有才,好出风头,结果吃了大苦头。比如,曹操打仗遇到挫折,进又进不得,退又不甘心,面对食物有感而发,传口令为“鸡肋”。据此杨修便讲:丞相要退兵了。结果弄得大家都收拾行装准备退兵,惹得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至此,杨修风头出尽,人头落地。从杨修的悲剧里我们可以得出,不出风头,不争彩头,不慕虚荣,乐当无名小卒,愿当幕后英雄,善当“群众演员”,是当好一名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再读《三国演义》,深深为杨修惋惜,他耍小聪明,出风头,瞎搀和,恃才逞能,“数犯曹操之忌”,结果一事无成,终究人头落地,实在是可惜可叹。对于现代机关干部来讲,要想走出“杨修之死”的怪圈,就必须时刻注重自我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仅在学习提高上永不满足,在奋斗进取上永不满足,而且在自我修养上也要永不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第2个回答  2014-11-13
当时争太子之位,站队站对了当然仕途发达,他跟曹植 曹丕关系都不错。
第3个回答  2014-11-13
太爱显摆自己的才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