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跟家长交流

如题所述

很多家长致电才智一对一家教学校,与老师反映,原来孩子很乖巧很懂事,从小就会帮忙做很多家务,跟父母亲关系一直都不错。可是,进入青春期之后,不仅不爱跟父母沟通,还经常脾气暴躁,经常独自一个人在房间了,不出来。

为什么孩子会闭口不语,不愿和父母沟通呢?一对一家教的老师指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觉得不被父母理解。
孩子的心声是“我曾经尝试过跟爸妈说我到底在想什么,可我妈总是说‘你还小,不懂事,别胡思乱想浪费学习时间。’以后我就再也不说了。”

第二、父母总是多所责怪。
孩子跟父母说“我喜欢这个女同学”,要不“我想尝试抽根烟”,父母亲往往脸色大变,立刻斥责:“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念头,你知不知道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想想看,谁下回还会自讨没趣,惹顿骂挨呢?

第三、父母的期望过高。
身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关怀和寄托。家长们动不动就跟孩子说:“孩子啊,我们一家未来的希望就都在你身上了,你要努力学习,才能不辜负爸妈这么辛苦地挣钱供你念书。”孩子因此得到的信息是,年幼的他必须得承载一家人幸福的重责大任。如果他学习不佳,考不上好学校,接下来困苦不堪的不只是他,更是他的全家。

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万一孩子又发觉他的能力无法满足父母亲过高的期望(毕竟一个班级只有一个第一名),怎么办呢?孩子心中因此五味杂陈,有挫败感(我怎么考得这么差?……),有愧疚感(我对不起爸妈……),也有不少的愤怒(都是你们逼我的……)。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孩子选择逃避,不去面对父母,也拒绝承受压力。

第四、父母太过唠叨。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老爸、老妈说话?”最常听到的回答是:“他们太烦人了。”“烦”是什么意思呢?

青少年口中的“烦”,指的是爸妈总是重复要求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让人厌烦。
对他们而言,不断地重复,意味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地重复,也意味着不相信他们有能力。
换句话说,当父母亲唠叨他们之时,孩子收到的信息是“你永远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即使你1米80,年龄已经16,但在我眼中,你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没有能力自主的孩子。”一心想做成人的孩子,当然不愿意陷入如此的困境当中,所以就索性不开口,消极地抵抗来自父母的唠叨。

第五、父母过往不当的管教。
有些孩子不开口的心理成因就更深层许多,例如小时候父母亲不断打骂,孩子心理上留下了创伤。这些心中的不满和积怨,使得青春期的孩子选择用“不沟通”的方式来惩罚父母。这其中的潜台词是“既然你以前让我那么难过,现在我也不给你你想要的,让你尝尝不好受的滋味。”因为孩子深切地知道,听话以及和父母说话,是父母亲很希望他能做的事:“既然如此,我就善用这个筹码,不让你们(指父母)如愿以偿。”

了解了孩子不愿沟通的心理原因,家长们就能处理合宜,拿捏得体,轻松找到和孩子沟通的通关密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这是一种生理反应,就跟家长进入更年期一样,自身根本控制不了,家长应该好好跟子女讲,有些东西她不愿意说就不要逼他,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2-13
不能说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这样,因为孩子处在叛逆期中,大多数都不会去和父母谈心,也不会认真的听父母说的话,那么,家长就要找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去聊,比如他喜欢看NBA,家长就跟他聊聊这个,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第3个回答  2014-12-13
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叛逆的情绪,追求个性与特立独行,这个时候会觉得父母对他们要求的太多,啰嗦,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他们
第4个回答  2014-12-13
处于叛逆阶段 最容易让孩子走向不正规带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