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三个字用法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0

一、后接词语词性不同

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

二、结构形式不同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在句中的标记不同

1、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2、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3、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9

“的”是定语助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后面,它的后面一般是名词。用法如:我的笔,中国的电影,红彤彤的太阳,美丽的花朵,等等。

“地”是结构助词,一般用在动词的前面,强调动作的过程和状态。用法如:快速地跑出来,严肃地告诫,温柔地抱着,深情地望着你,等等。

“得”是补语助词,一般用在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结果。用法如:做得好,跑得快,爱得死去活来,看得她有些不好意思,等等。

一、的拼音:de 、  dí  、 dì  、 dī

释义:

[ de ]

1.用在定语的后面。

2.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3.这个用法限于过去的事情。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这件事儿我知道~。

5.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破铜烂铁~,他捡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待我们很亲热。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 dí ]

1.真实;实在:~当。~确。

2.“的”字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dī)。

[ dì ]

箭靶的中心:目~。无~放矢。众矢之~。

[ dī ]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二、地拼音:dì  、 de

释义:

[ dì ]

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底子:质~。

[ de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三、得拼音:dé  、 de 、  děi

释义:

[ dé ]

1.得到(跟“失”相对):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

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六。五减一~四。

3.适合:~用。~体。

4.得意:自~。

5.完成:饭~了。衣服还没有做~。

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就这么办。~了,别说了。

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这一张又画坏了!

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擅自动用。

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完。

[ de ]

补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

[ děi ]

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多少人力?

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

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挨淋。

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小的[xiǎo de] 

旧时平民、差役对官绅自称之词。

2.有的[yǒu dì] 

有目标。

3.伍的[wǔ de] 

等等;之类;什么的:买个篮子,装点东西~。铅笔、橡皮、笔记本~。

4.扑的[pū de] 

忽然。形容快速。

5.的博[de bó] 

山名

6.的意[de yì] 

真实的意旨。

第3个回答  2019-07-21

“的、地、得”这三个词的区别有:读音不同、词性词义、用法不同。

一、读音不同

1、的: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始见于篆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

2、得:拼音有dé,děi,de三种,本义是得到,获得。

3、地:地有两个读音:dì,de。

二、词性词义

1、的:不同读音,词义也不相同。读作de时,常用结构助词;读作dí时,意为真实、确实;读作dì时,意为箭靶;读作dī时,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将“的士”中的“的”注音为dī。

2、得:读作de时,作为助词;读作dé时,意为得到,获得;读作děi时,意为需要,必须。

3、地:读作de时,用在状语的后面;读作dì时,表示大地、地球等。

三、用法不同

1、的:结构助词,多用在定语或形容词的后面,表修饰,一般说明某物与某人的关联,如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学生。

2、得:一般用于动作词语后面,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的补语之间,如听得津津有味。

3、地:用在状语的后面,如非常地开心,吃惊地看着。

第4个回答  2014-05-02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成功”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