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唐太宗时期那些重臣们的官职头衔~~~~~~~

求唐太宗时期那些重臣们的官职头衔

如封德彝啦、萧禹啦、房玄龄啦、长孙无忌啦、魏征啦、李靖啦
尉迟恭啦、岑文本啦、侯君集啦、徐懋功啦、秦叔宝啦、阿史那思摩啦、
张玄素啦等那些辅佐李世民的重臣们,
在贞观时期都做到什么样的官,
尽量列表大概说一下,回答好的话,我一定加分!!!

最好能把这些重臣的生卒年也提一下,呵呵:-)

唐太宗手下凌烟阁24名臣

第一名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659年),字机辅,河南洛阳人,是李世明的布衣之交

第二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

第五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

第六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第七名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

第八名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第九名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 (徐懋功)李绩(594—669),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唐高祖赐徐懋功姓李,李世绩。后又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徐懋功(李绩)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有杰出的军事才干。初在隋末为瓦岗寨义军军师,推翻隋朝残暴统治。降唐后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

第十名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

第十一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

第十二名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长孙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时和刘弘基一起招募兵马。攻打长安时任先锋,抓获屈突通。参加玄武门之变,后因贪污被贬官。

第十三名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
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

第十五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后来归顺唐朝,擅长行政,被李渊重用。李世民登基以后和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遭到排挤。

第十六名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段志玄(?—642年),唐初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第十七名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

第十八名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

第十九名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 李渊女婿,少有侠名,娶平阳公主,参与统一战争中的大部分战役,立下大功,曾率兵消灭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李世民登基后,也立下不少功劳。此人将在四十章以后出场,也是个重要人物。

第二十名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

第二十一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第二十二名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三名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第二十四名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以下内容摘自新唐书,按新唐书登场顺序整理。由于全系文言文,中间若有错漏不明之处可发消息于我,以共同交流。

  屈突通,本隋臣,武德年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贞观初,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为洛州都督,进左光禄大夫,旋卒。
  尉迟恭字敬德,玄武门之变后除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实封千三百户。高宗年诏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
  张公谨,玄武门之变以功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实封一千户。贞观初,为代州都督卒官下,年四十九。诏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改郯国公。永徽中,加赠荆州都督。
  秦琼字叔宝,玄武门之变后,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后稍移疾,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改封胡国公。
  段志玄,秦王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实封九百户。后因功改封褒国公,历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壮肃。
  刘弘基,高祖以京师平,功第一,授右骁卫大将军。累封任国公,贞观初召授卫尉卿,改封夔国,为辅国大将军,太宗征辽,召为前军大总管累加封户至千一百。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襄。
  殷开山(似乎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外祖父),高祖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从讨王世充,以功进爵郧国公,征刘黑闼,道病卒,诏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永徽中,加赠司空。
  许绍,与高祖同学,王世充封其为安陆郡公,高祖晋之为谯国公,赐帛千段。武德年间卒于军,贞观中,赠荆州都督。
  程知节本名咬金,从郑奔唐,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累功封宿国公。寻迁右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未几,起为岐州刺史,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柴绍,高祖妻以平阳公主。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病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温大雅,入隋为泗州司马,高祖镇太原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秦王即位,转礼部,封黎国公。岁余卒,谥曰孝。永徽五年,赠尚书右仆射。
  皇甫无逸,炀帝特封无逸平舆侯,而赠诞柱国、弘义郡公。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历陕东道行台民部尚书,迁御史大夫。贞观年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张士贵,贞观七年,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罗艺,本隋旧臣,入唐,高祖厚礼之,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即位,进开府仪同三司。艺内惧,乃图反,斩首,枭于都市。
  王君廓,高祖兵起,授上柱国、假河内太守、常山郡公,迁辽州刺史,徙封上谷,从战东都有功,为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镇幽州。太宗时以居职不守法度贬为庶人。
  李靖字药师,高祖时为秦王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武德四年,以功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八年,为行军总管,权检校安州大都督,太宗践阼,授刑部尚书,录功,赐实封四百户,兼检校中书令。破突厥,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加赐帛一千匹,迁尚书右仆射。会足疾乞骸骨,授检校特进,赐物段千,尚乘马二,禄赐、国官、府佐皆勿废。若疾少间,三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加赐灵寿杖。吐谷浑寇边,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大战数十残其国,国人多降,改立新王而返,改卫国公。其妻卒,诏坟制如卫、霍故事,筑阙象铁山、积石山,以旌其功,进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二十三年,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日景武。
  李绩字懋功,本姓徐氏。从李泌为右武候大将军、东海郡公,武德二年归唐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赐姓,附宗正属籍,徙封曹,给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盖济阴王,固辞,改舒国公。从秦王为副将,皆服金甲,乘戎辂,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赐实封九百户。贞观三年,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后为兵部尚书,朔方道行军总管,大破薛延陀以功封一子为县公。太宗晚年,改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詹事,高宗立,召授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遂为尚书左仆射。永徽四年,册进司空。诏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破高丽,进位太子太师,增食千一百户。总章二年,卒,年八十六。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给秘器,陪葬昭陵。起冢象阴、铁、乌德鞬山,以旌功烈。
  侯君集,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太宗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俄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以破吐谷浑高昌之功自矜,后以谋反被诛。
  张亮,隶李绩。绩归唐,亮擢郑州刺史。秦王,引为车骑将军,玄武门之变有功,太宗即位,除右卫将军,封长平郡公。累迁御史大夫,进封鄅国公,食益州户五百。历豳夏汭鄜三州都督、相州长史,徙郧国。召拜工部尚书。
  帝将伐高丽,亮频谏,不纳,因自请行,诏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归,获罪,以谋反斩西市。
  李君羡,归高祖,授上轻车都尉,贞观初,太白数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会内宴,为酒令,各言小字,君羡自陈曰「五娘子」。由是为太宗所诛。武周天授中,家属诣阙诉冤,则天皇帝亦欲自诧,诏复其官爵,以礼改葬。
  高俭,北齐清河王岳之孙励乐安王之子,入隋为洮州刺史。武德五年为治中,与秦王亲厚,王为皇太子,授右庶子。进侍中,封义兴郡公,授安州都督。太宗时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祖崩,以营山陵加特进,迁尚书右仆射。致仕,加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贞观二十一年疾卒,年七十一。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帝自为祭文。高宗即位,加赠太尉,配享太宗庙
  房玄龄,开皇中,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校仇秘书省,时太宗以炖煌公徇渭北,一见如故,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秦王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会诏大臣世袭,授宋州刺史,徙国梁,加太子少师。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公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晋王为皇太子,改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病薨,年七十一,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班剑、羽葆、鼓吹、绢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高宗诏配享太宗庙廷。
  杜如晦,隋大业中,预吏部选,补滏阳尉,弃官去。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进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与玄龄共筦朝政。贞观中,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后诏功臣世袭,追赠密州刺史,徙国莱。
  魏徵,早事隐太子建成,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徵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以谏奏累功至检校侍中,进爵郡公。贞观十年,为侍中,贞观十七年,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西华堂。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晋王奉诏致祭。帝作文于碑,遂书之。又赐家封户九百。
  王珪,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辅政,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十三年,病卒,年六十九。帝素服哭别次,诏魏王率百官临哭。赠吏部尚书,谥曰懿。
  李纲,事隋为太子洗马,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封新昌县公,领选举。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李大亮,高祖入关授土门令。擢金州总管府司马,迁越州都督。贞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召授太府卿,复出凉州都督,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帝哭为恸。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戴胄,隋末,为门下录事,秦王拔郑,引为府士曹参军,封武昌县男,
  贞观四年,以本官参豫朝政,进爵郡公,七年,卒,帝为举哀,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
  刘洎,贞观七年,擢给事中,封清苑县男,转治书侍御史。累加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摄黄门侍郎。及征辽东,诏兼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辅皇太子监国。洎与褚遂良不相中以遂良诬奏为帝赐死。高宗文明初,诏复官爵
  陈叔达,陈宣帝子,少封义阳王,历丹杨尹、都官尚书。入隋,授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武德初,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贞观初,与萧瑀争殿中,坐忿谇不恭,免官。卒,谥曰缪。久之,赠户部尚书,更谥曰忠。
  杨恭仁,隋观王雄子,仁寿中,累迁甘州刺史,高祖登极,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迁洛州都督。贞观初,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封伦字德彝,开皇末为杨素行军记室,擢内史舍人。高祖时迁侍郎兼内史令。从秦王讨王世充,寻检校吏部尚书,进封赵国公,徙密国。太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实封六百户。贞观元年卒,年六十,赠司空,谥曰明。
  裴矩,隋高祖(指隋文帝杨坚)时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高祖(隋文帝)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拜开府,爵闻喜县公,破突厥为尚书左丞,迁吏部侍郎,名称职。炀帝时,再迁黄门侍郎,参豫朝政。入唐,擢殿中侍御史,爵安邑县公。累迁太子詹事、检校侍中,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宇文士及,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兄化及弑君谋反,称帝,封蜀王,奔唐,授上仪同,从秦王征伐,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以疾改蒲州刺史,擢右卫大将军。后以雅旧,别封一子新城县公。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恭,后改谥纵。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九岁,封新安王,国亡,以女兄为隋晋王妃,故入长安,晋王为太子,授右千牛。即帝位,妃为后,而瑀浸亲宠,频迁尚衣奉御、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高祖入京师,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武德七年,迁左仆射。贞观初,怀怨望,太宗怒,废于家。俄拜特进、太子少师,复为左仆射,实封六百户。坐与陈叔达忿争御前不恭,免。岁余,起为晋州都督。入拜太常卿,迁御史大夫,参预朝政,七年罢为太子少傅,加特进,复为太常卿。拜河南道巡省大使。九年,复参预政事。又以足疾不入谒,诏夺爵,下除商州刺史。未几,复其封,加特进。卒,年七十四。遗命敛以单衣,无卜日。诏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常谥曰肃,帝以其性忌,改谥贞褊。
  岑文本,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萧氏君臣归命,署文本别驾,进署行台考功郎中。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从伐辽东,至幽州暴病,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虞世南,为陈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累至秘书郎,后为窦建德所获,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贞观八年,进封县公。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合视京官职事者。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李百药,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十九年袭父爵安平公。署礼部员外郎。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张玄素,仕隋为景城县户曹,太宗即位,拜侍御史,迁给事中。贞观四年坐太子案除名为民,顷之,召授潮州刺史,徙邓州,讫不复亲近。高宗时,以老致仕。麟德初卒
  于志宁,高祖入关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迁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晋王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迁侍中,加光禄大夫,进封燕国公,监修国史。显庆四年,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武后以其不右己,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后追复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长孙无忌,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授开府仪同三司。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皆以元勋封一子郡公。进册司空,知门下、尚书省事。贞观十一年,立晋王为太子,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帝征高丽,诏摄侍中,遥领扬州都督。高宗即位,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后以武后衔之,削官爵封户,身死族灭。上元元年,追复官爵。
  无忌族叔顺德。仕隋为右勋卫,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以多进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贞观初,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籍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未几,卒,遣使吊之,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褚遂良,隋大业末,为薛举通事舍人。仁杲平,授秦王府铠曹参军。贞观中,累迁起居郎,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累进黄门侍郎,参综朝政,拜中书令。太宗崩,为顾命大臣。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以阻立武后故为帝不喜,武氏立,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
  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岁余,卒,年六十三。神龙中,复官爵。德宗追赠太尉。
  江夏郡王李道宗,高祖即位,授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太宗经略突厥,授灵州都督。三年,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助李靖破虏,亲执颉利可汗,赐封六百户,还为刑部尚书,以贪免官,削封户,以王就第。明年,召为茂州都督,未行,拜晋州刺史。迁礼部尚书。高宗永徽初,为长孙无忌诬与房遗爱善,流象州,道病薨,年五十四。无忌等得罪,诏复爵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