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的

如题所述

一、运用课件演示,体现人文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说是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佳作,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还是难以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为教师打开了进行人文性教学的方便之门。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锄禾》,描写了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要倍加爱惜粮食,但这对于很少接触种地的小学生们来说,一时是难以体味的。在给学生进行了示范朗读和学生熟读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知道诗中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呢?现在来看看农民伯伯是怎么劳作的。”然后给学生们展示了一段多媒体课件,烈日的暴晒之下,农民伯伯在庄稼中挥汗除草,庄稼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农民伯伯辛劳的汗水,通过这个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正如古人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餐桌上白白的米饭真是"粒粒皆辛苦",使小学生油然升起了一种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增强了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关注情感因素,渗透人文性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的阅读与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人文教育,使阅读实践活动触及学生心灵,形成独特的感悟。比如《一路花香》这篇课文,通过从一个有裂缝的水罐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鲜花这一则寓言故事,揭示了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自身价值,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体会破损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来品读课文,通过阅读找出破损水罐情感变化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惭愧“”十分惭愧“”“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等语句的描述,去体悟破水罐的惭愧自卑;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两次对话,让学生通过阅读的语调、语速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对课文语言感受中,提升情感的认知。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对此也要给予重视,由此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 
好书美文既能启迪智慧,又能滋补精神,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所以,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使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四、通过作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写作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做到让学生开阔胸襟,学会关怀,找到写作的内在力量。  首先,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生活化的环境,让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并且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次,教师在写作的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设计上也要下一番工夫,不管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注意贴近生活,要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我们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使他们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才能让他们学会作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