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怎么形成的,雷暴与一般雷电的区别又是什么

如题所述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它会对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
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我国雷暴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