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一、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

二、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

1、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2、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3、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

4、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5、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6、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7、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8、语言内容以说明为主。

扩展资料

说明文开头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

2、描写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明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1、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

2、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

(1)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2)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3、语言内容以说明为主;

4、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5、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6、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7、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8、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

扩展资料

说明文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说明文在说明时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

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明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一. 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 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 逻辑性。有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0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通俗。
⑴准确:要求在用词上、运用专业术语时必须恰当、准确;在句法上,对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的使用和搭配上必须周密和严谨;在句式上,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既不要一味地使用冗长的复杂句子,也不要过多使用短小的句子;要尽量少用或不用省略句;在逻辑上,要严密、合理,条理清楚;在句群上,要注意内在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在表述上,要注重科学性,实事求是,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含糊其辞。
⑵简洁:要言简意赅,不拖沓,无赘余;但言简意赅并不是要求一味地使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因为有些定义是需要严密的逻辑和严格的限制的。简洁的关键是符合内容的表达,说清即可。
⑶通俗:要求浅显易懂,力求避免晦涩、艰深的词语,对一些专业术语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易懂的常用的词语,但也不可为了通俗性而损害了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⑷此外,在文艺性的说明文中,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生动性,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进行描述,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但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4个回答  2019-12-23
一、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
二、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
1、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2、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3、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
4、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5、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6、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7、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8、语言内容以说明为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