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事件的经济学原理

如题所述

倒掉牛奶,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供应商宁愿倒掉牛奶,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倒牛奶”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倒奶事件的“内幕”其实是:在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影响下,散户奶农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他们没有话语权,而且所提供产品的质量确实无法匹敌进口奶源,因此不得不接受企业的“挑挑拣拣”甚至是“压迫”。倒奶事件的背后,是我国乳业发展中的阵痛,而非阴谋。在这个阵痛期,有关政府部门应主动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在推动我国乳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奶农利益。

扩展资料

影响

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项目运营总监王子恒认为,这一轮的杀牛倒奶风波是多方因素综合发力使然,一边上游奶源供应量持续增量,另一方面是消费相对疲软。

大量进口乳制品疯狂涌入,导致国内原奶生产相对过剩,在国际大包粉奶源的低价刺激下,国内液态复原乳重新抬头,加上大批进口婴幼儿奶粉、液态奶的进入,使得国内鲜奶源乳品加工企业的原奶消化量骤减,这样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出现低价收购,甚至拒收,奶农无奈只得杀牛倒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4年全国倒奶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你说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欧洲资本家倒牛奶的事吗?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产过剩,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由此可见,“倒牛奶”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倒掉牛奶,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他们宁愿倒掉牛奶,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
第2个回答  2015-01-26

按经济学的角度。

由于牛奶是大众化的食品,牛奶需求的价格弹性低。

倒牛奶事件会减少牛奶供应。

ABDC的面积 大于 DEFG的面积。

这显示通过到牛奶事件,企业家的利润增加了。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结果。

纯手写,原创,望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0

美国大量牛奶倒下水道,为什么不免费送人,经济学原理告诉你!

第4个回答  2015-01-23
减少供应,保持售价以达到最大利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