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如何走出困境?(文艺点评)

如题所述

  我们这个曾经文气氤氲、诗意沛然的泱泱大国,竟然出现了“作诗者比读诗人还要多”的怪现象,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惊诧和喟然长叹!  诗歌要走出当前困境,最重要的就是诗人要强化诗性精神的张扬与高贵心灵的培育。优秀的诗人定然是一个非常人性之人,定然有一颗真诚善良、富于仁爱同情之心,拥有关爱众生的博大情怀。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艾青“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这些诗人对家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深深忧患,他们的情感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如此愁肠百结——才会有对生活的独到发现,才会有对生命的诗意情怀!这才使得他们的诗章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并能够永远为人民所传唱——伟大的诗人总是将自己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历史与社会的土壤!  优秀的诗人且总是拥有一颗超越世俗的淡泊名利之心,因为诗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负有救赎和塑造人类灵魂的重大使命的。大凡为一己私利而蝇营狗苟而算尽机关,抑或为鸡毛蒜皮而斤斤计较的人,是断断乎不能写出动人诗篇的。新诗漫长的发展历史充分地证明着这样一条真理——胸怀民族的兴衰,情系人民的苦乐,直面真实的人生等等,就是诗歌恒常的主题。大诗人就是那些擅长敏锐感悟人间温情的人,就是那些精心呵护众生良知和尊严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对人类思想有精深的开掘,才有可能对生活和生命有深刻体验!  诗歌走出困境,必须强化文化学识的积累与思想才情的生成。事实上,凡大诗人必然是大学者,因为深刻的思想必然来自对大量现实和历史、宇宙与人生的正确判断和精辟分析。没有学识的宽度,是无法保证其艺术与精神的高度的。即便像艾略特这样的西方诗人,其所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传统也是“以智力与学识作为内核的”。泰戈尔,显然是他的哲学、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多方面的修养所构成的宽度,才成就他的诗歌高度的——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 没有学识作基础的诗歌,又怎么可能不会如白开水一般而寡淡无味呢?  诗歌走出困境,还必须强化语言文字的锤炼与艺术方式的创新。要写出好的诗歌,常常要作到两个方面的均衡:一是情感,二是语言。诗歌的历史也因此可以分解成情感的历史和语言的历史。情感的历史,是一个扩展和弱化的过程。人类的情感随着生活的越来越复杂变得同样的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必然分化或淡化着情感的力量。同时,语言的历史,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同样,随着生活而扩展,语言也常常能得到宽度和深度两方面的加强,这就更需要诗人打造出灵幻优美的文字来。  诗歌是非常讲究语言的,特别是讲究语言的“积极修辞”效果 ,诗人永远要作语言革命的先锋。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粹、纯净和凝练,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精美的诗歌,往往能让读者产生满纸生香的感觉,可谓是字字珠玑。它一旦确定就不可随随便便更改。它与粗痞、恶俗的语言习惯,有如冰炭般永不相融!诗歌除了要有流畅的语言以外,还要有直指人心的意象群,还要有那种张弛有序的时间结构和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更要有那种浑然天成的气韵结构。现在有些诗歌很不讨读者喜欢的重要原因就是结构散、乱,语言往往不知所云,甚至还搞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导致其诗歌思路不清,诗思混乱,表达无力,缺少了应有的表现力。  由于写作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个人的表达方式之中,特别是诗歌语言的张力和诗歌内部流动着的天然“气韵”——这个韵不一定是语音上的押韵,更主要的是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和谐的节奏感与乐感,以及浑然天成的流动感。“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这自然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2
中国的古诗新诗分别太大,本来诗就是诗,诗可包括古代的诗和现代当代的诗。诗是发展变化的,唐诗宋词元曲自由体诗等都是诗,只是彼此诗体有别而已。诗有多种写法,写诗当分宽和严,诗可宽写可严写,古代的诗体现代诗体都有优点,都没有完全过时,都有一定的生命力,都可写,都可发表。以往流行过的诗的写法今天乃有生命力,写诗可不问什么体,对句声律可适宜的在自由体诗中运用,写诗可以尽量结合各诗体的优点,语言只要象诗就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