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击机遭导弹攻击时,怎样才能摆脱导弹?

如题所述

战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规避导弹的袭击:
首先,现代的战机都装备很强的电子干扰系统和导弹预警系统,在飞机玻璃舱盖上有许多的仪表和提示灯,导弹来袭的时候,提示灯显示不同的威胁目标用不同的颜色和大小表示;也可以驾驶员前方显示可选择的飞行攻击或躲避路线。

(1)高速机动能力规避来袭的导弹。
要求飞机要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现代的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的速度一般都要达到2-3马赫,大大超过飞机的巡航速度,机动规避的方法有:大角度转弯,急速的上升或下降等等。
(2)诱导导弹偏离原来的方向。
第一种方法只适用于较低级的或则制导能力很弱的导弹,要想躲避象GPS制导,半主动雷达波制导的导弹是很难的,这些导弹大多索定以后就会追尾,直到撞上目标为止。
主要的诱导手段有:
1.雷达波干扰。例如飞机抛洒锡箔片干扰雷达
2.红外,电磁,电子干扰,飞机上装有特定的电子干扰器,诱骗导弹偏离。
3.发射反辐射导弹。以破片杀伤方式摧毁对方导弹的制导装置。

在一般情况下战斗机上有雷达告警器、红外告警器,可以通过空空导弹发射的雷达波,发动机排出的火焰、羽烟,发现哪个方向有空空导弹来袭。
发现导弹后,战斗机要结合使用机动与干扰手段,摆脱导弹的跟踪。现代空空导弹的机动过载远远超过战斗机,除非在导弹的最大射程上,速度很低,气动舵面效率降低。空空导弹在其不可逃逸射程内,可以对付4g过载机动的目标,而战斗机又不能长时间做高机动过载。单纯靠机动,战斗机几乎没有摆脱导弹的可能。
单纯靠干扰,也比较难。箔条虽然可以欺骗雷达,但它的速度很快降低,现代空空导弹的雷达可以通过速度区别出来。照明弹可以干扰红外制导导弹,但是红外成像制导可以识别。因此,干扰弹对导弹的欺骗效果,只是暂时的。干扰机发射的信号,可以欺骗雷达制导导弹,但是对方采用一些反干扰措施,比如直接跟踪干扰源,就有可能破解。除非采用最先进的诱饵,比如美国的ASLD。它像个小导弹,可以模拟飞机的红外、雷达特征,发射干扰信号,自己飞行几分钟。
现在战斗机都是一边放干扰,一边作机动。干扰弹刚刚离开飞机后,能暂时引开导弹。此时飞机作机动,改变飞行方向、速度、高度。当导弹发现自己受骗后,就需要重新搜索、锁定飞机。此时战斗机又施放干扰,导弹再次被骗。在这种不断欺骗、引开、搜索、锁定的循环中,导弹的瞄准总是有一定误差,降低了命中率。在有些情况下,导弹甚至会被干扰弹引得比较远,而飞机又作了比较大的机动,速度、方向、高度都大大改变,导弹找不到了。此时导弹就完全脱靶。 .
因此,战斗机要躲避导弹时,都会针对来袭导弹的特点,有规律地释放干扰弹,或者打开干扰机,发射特定的干扰信号。同时,战斗机作机动,快速改变飞行方向、速度、高度,增加导弹再次锁定自己的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1
因为解释起来太复杂了,而且我之前也看过一个观点和我相似的,所以我直接复制了过来(希望你别介意),如果还有不懂可以继续提问,希望能帮到你(你耐心点看,这段东西解释了很多,可以让你多了解一些) 问题和答案如下:战机遭到导弹锁定怎么办呢?我是在凤凰网上看到的,我军飞机被台导弹锁定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摆脱的?? 比较新的飞机上都装有告警装置,并且与消极/主动干扰装置联动。当确认导弹锁定本机并向本机发射后,整个自卫系统会自动开启,同时飞行员也会进行一系列机动配合自卫系统。

如果来袭导弹是红外制导,那么飞机就要释放大量热焰弹;调整发动机推力,并进行高G机动,使导弹脱锁或者被诱导偏离目标;更新的飞机上一般装有主动红外对抗装置,直接用红外光束“照晕”导弹导引头。

补充:原来是摆脱战斗机雷达的锁定啊!如果来袭导弹是雷达制导,那么对抗措施差不多,只不过要改为释放箔条弹,同时开启主动电子对抗系统——这个东西绝大多数飞机上也有。当然如果实在是甩不掉了,那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跳伞为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个难度其实不大,既然现在台湾的战斗机装备的都是脉冲多普勒雷达,那就可以利用这种雷达的缺陷进行机动规避,也就是著名的“蛇形机动”——

规避动作主要是“侧转”。飞行员可以通过雷达警报器发现拦截机雷达波束的方向,当发现雷达警报器报警说明本机已被锁定,或推测敌机可能发射了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空空导弹时,飞行员应该以最高的转弯率进行急转弯,转到雷达波与飞行方向垂直的位置,这样处于锁定状态的敌机雷达将会脱锁,代表本机的光斑会从敌机的显示屏上消失,导致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失效。即便是正进行扫瞄同时追踪状态中的雷达也会失去目标,必须等待光斑再度出现后才能重新进行判断决策,发起导弹攻击。

这是由于现代战机雷达大都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而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利用地面速度为零的道理,将多普勒频移为零的讯号滤除,将移动目标识别出来,但如果敌机的速度向量与战机雷达的波束垂直的话,则敌机的径向相对速度就跟地面一样,就被雷达当作是杂讯而滤除。不过侧转也就表示你与敌机保持距离,你必须要向敌机接近才可能穿透它的防空网,故而侧转只是应急的措施,终究还是要转向敌机飞行,这样则又会在敌机显示屏上出现光斑。故这种战术动作的原理是当发现被锁定时,赶快侧转以使雷达脱锁,确定安全后再回头朝向目标。连续起来就仿佛蛇一样行进,这就是著名的蛇形机动。

海湾战争开战的第2天,美国空军的4架F-15C“鹰”战斗机编队在空中预警机的引导下,发现了正前方80公里处的伊空军的2架米格-25战斗机。两架F -15C立刻用机载APG-63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分别锁住了两架“狐蝠”,双方以3000米的高度差彼此接近到32公里,正当F-15C准备发射导弹时,米格-25却先他们一步向西方突然转弯,F-15C的APG-63雷达立刻脱锁,4架“鹰”式战斗机的雷达荧光屏上立刻失去了米格-25的踪影。

雷达天线的死角也很大,可以通过战术躲避雷达的搜索。比如一般战机雷达是以3~5度宽的波束以每秒60~120度对攻击锥区域进行二到四行的扫瞄。在一百公里外,这种扫瞄模式可以侦测到上下18公里内的目标;但在20公里外,这种扫瞄只能扫到上下3.5公里内的目标。在距离敌机20公里内只要低於敌机高度3.5千米就是雷达的死角。所以只要钻进20~30公里处迅速降低高度就可以脱离雷达天线的扫瞄范围,笔直向敌机冲去,利用近距离空空导弹和机炮攻击敌机脆弱的易受攻击泡。

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F3与德国的F-4F在加拿大进行模拟对抗时,当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判断自己进入对方AMRAAM射程时,不断侧转使F-4F的APG-65雷达难以锁定,然后迅速的改变高度,以利用雷达脱锁的瞬间脱离雷达天线的扫瞄角度。更为简便的办法则是从敌机攻击锥的外沿绕过,然后再转向敌机,不过这同样需要外界信息的支持。另外,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战斗机机载雷达对超低空的目标识别困难。所以,从超低空穿透敌机雷达搜索范围也是战术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21
你好,有几种办法,不是一定成功,但成功几率很大。1,发射电子干扰弹,使导弹失去作用。2,让指挥部发射电子干扰。3.歼击机做眼镜蛇行动,可以顺利摆脱,但这个动作难度太大,是著名的飞机失控动作。4,让地面导弹部队发射精确导弹,但要在刚收到导弹袭击信号就发射,不然的话是徒劳,因为导弹击毁飞机的时间不会超过15秒。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第3个回答  2021-01-30

如果战斗机被导弹锁定了,怎样才能摆脱?

第4个回答  2013-12-21
放干扰弹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