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蛇,有脚

如题所述

根据图片显示,这蛇叫银环蛇,在农村亦称百步蛇,如下图所示: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银环蛇的LD-50为0.108,为欧亚大陆上最毒的毒蛇。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5

从蛇头和蛇纹的特征来看,这是一条【玉米锦蛇】变异亚化品种。

玉米锦蛇(学名:Pantherophis guttatus[1]),属游蛇科,锦蛇属。

玉米锦蛇的颜色很多,通常可见到灰色、灰褐色至土黄色、橙色等,身上有镶黑边的红或红褐色斑纹,腹部有浓淡相间的方格状斑纹,所以又叫做“玉米蛇”。原产地在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在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地都有发现。栖息于干燥林地,沼泽,农田等地。独居生活,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温顺无毒,是具有观赏性的宠物蛇。

全长80~120厘米,最长可达182厘米。颜色很多,通常可见到灰色、灰褐色至土黄色、橙色等。以这些颜色为底色,上有镶黑边的红或红褐色斑纹。腹部上有浓淡相间的方格状斑纹,尾部腹面位置则呈直条纹状。部分灰色的个体,在腹部有黑色的方格花纹。
此蛇是变异最多的亚种,同一窝蛇蛋中的蛇就有横带及纵带的条纹。已培育出各种不同的体色变化。如白化、脱黄色型、脱红色型及无色型、纵纹型。

独居生活,半树栖性,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清晨时分晒太阳以调节体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玉米锦蛇的食物包括小型啮齿类、蜥蜴类、蛙类、小型鸟类、鱼类以及鸟蛋,年幼个体则主要以昆虫为食。合适温度: 21~32℃ ;相对湿度:75~80% 。

第2个回答  2014-05-08
颈菱蛇,也叫伪蝮蛇。一种长的很像蝮蛇的无毒蛇。
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属游蛇科(Colubridae)颈棱蛇属(Macropisthodon),该属在世界上已知有4种,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我国仅有颈棱蛇两亚种。中型蛇类。头部在缩扁时会呈三角形,外观非常类似山烙铁头和蝮蛇,但山烙铁头和蝮蛇瞳孔垂直,有颊窝,可作为辨别二者的依据。
全长1m左右,上唇鳞7或8,不入眶,眶前鳞3;眶后鳞3或4;腹鳞123-158;肛鳞2片尾下鳞37-61对。体

颈棱蛇(6张)
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1]翠青(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从形态看颈棱蛇上颌齿有11-18枚,间隔一个短的无齿区后有2枚特别大的向后弯曲牙齿,形似后勾牙类,但无毒腺。从形态上看该蛇极象蝮蛇,有“伪蝮蛇”之称。从繁殖情况上看它是卵胎生。颈棱蛇分布广泛,体型较大,其幼仔可人工驯养且产仔数较高,对其繁殖习性和人工驯养进行深入研究,在发展蛇类养殖业具有一定意义,有待进一步开展该类工作
·中 文 名:颈棱蛇
俗名:伪蝮蛇(无毒)
·物种分类:爬行类→蛇目→游蛇科→颈棱蛇属
·拉 丁 名:Macropisthodon rudis
·英 文 名:False viper
·属中文名:颈棱蛇属
·国内分布: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区。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生 境:生活于海拔600-2650m的山区和林木茂密的丘陵地带。
·食 性:食蚯蚓、蛙、蜥蜴等。
·习 性:常活动于灌丛、草丛、茶林、树林中。受惊时头体能变扁平,准备攻击。
·繁 殖:卵胎生。1982年9月9日曾见一例产仔39条。 [1]

3地理分布编辑
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

4生活习性编辑
大多出现在天然阔叶林底层,性温驯,无毒,无攻击性。在受惊扰或威胁时极常采取缩扁头部及身体的伪装策略。以蟾蜍和蛙类为食。 [1]

5物种介绍编辑
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属游蛇科(Colubridae)颈棱蛇属(Macropisthodon),该属在世界上已知有4种,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我国仅有颈棱蛇两亚种,指名亚种M.r.rudis分布于西南、华南的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湖南、福建,西昌亚种M.r.muetiputiontais分布于四川、云南山区。
大多出现在天然阔叶林底层 ,性温驯,无毒,无攻击性。在受惊扰或威胁时极常采取缩扁头部及身体的伪装策略。以蟾蜍和蛙类为食。中型蛇类。头部在缩扁时会呈三角形,外观非常类似山烙铁头和蝮蛇,但山烙铁头和蝮蛇瞳孔垂直,有颊窝,可作为辨别二者的依据。

6种群现状编辑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
第3个回答  2015-06-01

  蛇拍摄得不够近,有些识别细节难以确认。看头型及花色,挺像台湾小头蛇的。台湾小头蛇是无毒蛇,属于游蛇科小头蛇属。这蛇以软壳蛋类,如蛇、蜥蜴、乌龟等的蛋为主食,对于鸡蛋、鸟类等硬壳蛋则无法咬破食用。因此,在爬行宠物爱好者中,台湾小头蛇有「蛋蛋蛇」的昵称。

  因为要咬破蛋壳觅食,台湾小头蛇的牙齿特别锋利,几乎不亚于毒蛇的尖牙(但没有毒性,可放心)。被台湾小头蛇咬伤会血流如注,还有可能因割伤伤口较深而引发破伤风,再加上野生的台湾小头蛇的性情较神经质,有一定的攻击人倾向,因此要小心不要过分靠近招惹它。


台湾小头蛇

第4个回答  2018-04-26

由于照片拍摄模糊,有两种可能性。

1、四脚蛇

四脚蛇全长约21厘米。周身被有复瓦状排列的角质细鳞,鳞下分布骨片;鳞片质薄,光滑,鳞列24~26行。吻端圆凸,鼻孔1对,鼻后鳞缺如;眼分列于头部两侧,眼间距宽;舌短,稍分叉。体背面粘土色,一般有3条纵走的淡灰色线;鳞片周缘淡灰色,因而呈现网状斑纹。四肢发达,前肢5指,后肢5趾,指、趾端均有钩爪。尾细长,末端尖锐,易断,断后能再生。栖于山野草丛中,爬行迅速。分布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

四脚蛇种类很多,分布较广的尚有蓝尾四脚蛇(长江流域以南)、铜石龙子(华南、华中)等

2、蛇长出了四只“脚”,从蛇“脚”的发育情况来看,并不符合蛇的生理特征,更不像是类似蜥蜴等动物的特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可能是一条畸形蛇,它很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差,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遭到破坏后身体产生变异长出了赘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