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倪萍《日子》

这本书阅读后的朋友有什么感受?怎么样?评价一下~~~~~~~~

倪萍是在中国电视界最受老百姓欢迎和喜爱的电视人之一。她的出现,一改电视主持人呆板、远离观众的局面(只是我的见解,个人意见)。她和赵忠祥主持的《综艺大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接受了《综艺大观》十几年之后,倪萍创作发表了自己的散文,把他们汇编成集曰:《日子》。这可不是一般的一种起名法,他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也非常贴近普通百姓的心态,她说:“我喜欢老百姓的日子: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我想倪萍的荧屏形象,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与她做人、处世、为人是分不开的,虽然许多观众喜欢她,但她却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什么名人明星,这也是她被人接受喜欢的一个原因吧。
《日子》没找名人做序,她却借助自序,袒露了自己的心迹:“转眼间,许多记忆已成从前,昨天的生活也为我的过去划上了逗号,带我走进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索。生活使我顿悟,生命不曾圆满(是原话,我记忆中的)。”任何一个人在经历了生活的千辛万苦以及各种磨难之后,对生活有一种新的认识是必然的,但保持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却很难。无论在荧屏上,还是在著书做人上,倪萍都保持了一种人生最宝贵的,令人感动的本份。
“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日子,最难忘的那些人,这些年他们深埋心里,并没因为岁月流失而减弱他们的色彩,也没因为磨难而改变我的人生观,我在灵魂里养育着做人的正直、善良、热情,我始终要求自己保持一双明亮的眼睛。其实,我对自己并不满意,总觉得我应该比现在做得好。知名度是源于职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不算个成功者。人性的许多弱点依然困绕着我,我不断地修正自己,却也在不断地犯着错误,摔着跟头,我想大概老了也会这样……”。读着倪萍的话,我心砰砰直跳,她激动震撼了我的心。你在读读《离别》、《水晨哥》、《姥姥》(我最喜欢的文章)、《雨伞》、《赵忠祥其人》、《萧儿》……等等,字里行间,隐约充斥着一个事业女人特有的一份真挚的爱,这份爱像水一样浸蚀者你的心.她的文字,更是给人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欣慰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0
书名用了《日子》,表达了对生活态度,渴望生命不愧对这两个字。喜欢老百姓的日子: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成长是生命的唯一证明。书中好几个章节都写了童年的生活,也许太遥远了,写起来倍感亲切,距离增添了人生的魅力,距离展现了美。一遍遍地回想,一次次地追忆,似乎又过了一回童年,却有了“今不如昔”的怪想法。生命要是能倒个个儿,举双手赞同,又可以回到那个梦牵魂绕的水门口,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悲哀吧,也许到老了又会怀念现在。人啊人,失去了才觉得珍贵,拥有的却不懂得珍惜。

许多人不太了解,从演员改行做了主持人,主持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似乎渐渐地理出了一些头绪。以为,这一切其实是生活周边的亲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以及社会在还没有做主持人之前就已经把做人的风格塑造成了,风格即人格,所以也特别写了他们。如果要写下作者在三十几年的生命中曾给过作者帮助的那些人的话,光名字就能写满这本书。为了报答这些善良的人们,作者必须努力工作,要求自己做一个正正派派有德行的人,相信天空有一双比人间更明亮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

真正关上房门开始梳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最痛楚的部分是那已经过去了的婚姻,过去了的感情。是那些想抹也抹不掉的生活印迹!面对读者,思来想去,困难不在于是否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而在于我清醒地知道,曾经的一切都是我与他人共同经历的生活、共同拥有的感情,从道义上讲它们不完全属于我自己,为了尊重曾经度过的日子,仅仅把属于作者的部分领走了,相信在这一点上会得到读者的理解。

做主持人成了社会公众形象,时常觉得自己像街头墙上被孩子们涂抹的画,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今儿笑脸,明儿哭相,擦来抹去,印迹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复杂,连作者也常问自己,这难道就是自己?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地方像在述说,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笔,而是话筒…

一个不同寻常的1997年春天到了,心中隐隐有一种祈盼:凭借春回大地的力量,工作、生活都掀开新的一章,生命的航帆会再次扬起。一路同行的不只是自己,还有亲人、朋友、更有作者的观众。
第2个回答  2008-08-24
能让你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倪萍,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失去也一定会有获得.
书里,你会看到倪萍的无助,同时,你也会看到她的坚强.用心感受倪萍的文字,用心体会倪萍的生活,你一定会有收获的,祝你你快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8-19
日子需要一天天过
需要一天天过日子
第4个回答  2015-10-03
挺喜欢看的,有空再看一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