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雄见行动,急寻一片关于学习抗震救灾英雄的文章!!!

如题所述

学习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教师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的英雄教师们,以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向世人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英雄教师的事迹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刊发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谨向广大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爱无言。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大德无痕。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没有德行,也便没有了幸福与快乐”。

大责无疆。责任心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

爱心、德行、责任,集中展现了抗震救灾中英雄教师的风貌,构成了新时代师德精神的灵魂。

生命诚可贵,师德更崇高。在汶川大地震中,在生死抉择之际,在余震不断的危难时刻,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教师,用自己血肉之躯去保护自己的学生,用鲜血浇铸师生的永恒之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把死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英雄教师真正把“爱的奉献”做到了极致,把师德的伟大实践做到了极致,把教师责任心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英雄教师用最可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爱心,用热血见证了师德的高尚,用无言的行动履行了责任力量的伟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死瞬间,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是灾区英雄教师义无反顾的选择。英雄教师以自己的高尚抉择,演绎了人民教师舍生忘死的英勇献身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间最美好、也最无私的情感。师爱,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高尚之爱,她不仅孕育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中,更彰显在生死离别的关键时刻。人的生命就其生物特性而言,常常是非常脆弱的。在危难时刻,求生是一般人的本能和自然选择。而英雄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在危难的第一时间,能够做出超乎寻常、不同于一般人的选择,就在于他们在生死关头,能够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的生命。

汶川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又一次展示了人民教师的爱的崇高,见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验证了教育工作者责任心的巨大力量,使中华民族的师德精神升华到了又一个崭新的时代高度。

北川中学张家春、曾长友、李佳萍老师为了让学生们逃生,用自己的身体抵住已经变形的门,尽全力将学生们推出了门外,自己却被埋在了垮塌的房屋下。北川中学遇难的数十名教职工中,不少人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跨过生死线抢救学生,直至献出生命。汶川县映秀镇小学29岁的老师张米亚遇难时,双臂还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得救了,爱唱歌的张老师用生命诠释了“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职业理想。严蓉老师置生死于度外,先后救下13名孩子。当她最后一次进入教室救学生的时候,不幸遇难,留下了年仅一岁半的女儿。语文老师尹琼,今年刚满25岁,连同孕中8个月的孩子一起遇难。什邡龙居小学向倩老师在抢救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时,不幸被倒下的楼房轧倒,身体断为两截。刘继军老师沉着指挥学生安全撤离,最后整栋教学楼轰然倒下。3个被他以身护卫的学生得救了,可刘老师却永远离开他们了,也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袁文婷老师,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江油市武都镇五通村民办幼儿园女教师王光香,往返七次冲进岌岌可危教学楼抢救班上的孩子,最后一次被崩塌的墙体压住。她怀里的两个女孩安然无恙,而自己因伤势过重而殉职。德阳东汽中学谭千秋教师义无反顾地张开自己的双臂,将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用生命书写了伟大的师爱。

同样的姿势,同一个方向,同样的境界,同一个目标,就是宁死也要千方百计把孩子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纵观人类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教育历史,师德精神的如此集中展现,前所未有。

如此大爱,令高山仰止;如此大德,令大地动容;如此尽责,让天下人折服!

“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是父母,却难尽父母之责。”在艰难的抉择面前,英雄教师们选择了救助学生和他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展示了人民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的无私忘我精神

谁不爱自己的父亲母亲,谁又不爱自己的亲生儿女和妻子丈夫。危难时刻,一边是学生、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边是同事,一边是自己的父母,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英雄教师们面临着非常痛苦而艰难的选择。这种选择,做过父母和有父母的人都能想象。这是生与死的抉择,是心灵的抉择。英雄教师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地奋力抢救危难中的学生;还有很多老师,在关键时刻为了抢救学生,而错过了救自己亲人的最佳时机。相信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但是,他们又都无怨无悔。他们以高尚的情怀超越了自我,他们的抉择,远远超越了心理学“角色选择理论”的解释。

悲情之中,灾区的英雄教师强忍悲痛;面对困难,他们坚守岗位,竭尽全力,顽强拼搏。他们眼中留着泪,心里流着血,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冷静、沉着地组织受困学生安全转移,投身灾后重建,恢复正常教学。

汶川县映秀镇的董雪峰老师,在地震中失去了三位亲人,11岁的儿子、年仅34岁的妻子和不到60岁的母亲,中年丧子、丧妻、丧母三重打击同时袭来。董老师顾不上这一切,又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北川县中学有近60位教职工献身,还有18位教职工在地震中失去了子女。校长刘亚春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孩子。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校长周德祥失去了妻子、女儿。地震发生后,是他们强忍着无限悲痛,全身心地投入了对学生的营救中。北川县陈家坝小学位于距县城不远的山坳里,地震发生后,老师们带领800多名师生安全转移数十公里。其中还包括153名幼儿园的孩子,艰难程度可以想象。中国科学院北川希望小学校长申继斌的妻子、哥哥、妹妹、侄子、妻子的姐姐和姐夫都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灾难发生后他始终没有离开学校一步,他始终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老师”。

英雄教师,用生命讲完了自己的最后一课,用鲜血书写了人生最后的答卷!英雄老师,用师爱铸就了人民教师的高尚丰碑,用无言的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师德颂歌!英雄教师,你们让共和国的教育史书更加厚重,更加丰富多彩!英雄教师,你们让人民骄傲,让共和国自豪,让我们的党自豪!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又一次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广大英雄教师面对学生遇难、父母遇难、子女遇难,所展示的坚强性格,强大的人生勇气,不仅深深影响了学生,在全社会也产生了极大反响,赢得了高度赞誉,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令世人景仰的巍巍丰碑。学生将永远铭记他们,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遍地是英雄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板荡识英雄”,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
“一起活下去”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位13岁的小姑娘对记者说,醒来后,她从缝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一个声音唤醒了她,那是同学马健的声音。“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已感觉不到伤痛的马健背起孝廉就向门外走去。刚到门口,扒出孝廉的地方墙壁突然倒塌。好险!“如果晚了几分钟,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记者叔叔,你们一定得帮我给马健颁一个见义勇为奖。”小孝廉说。
12日晚,脱险后的北川中学同学在校长刘亚春的组织下,男生4人一组,打着手电连夜搜索未脱险的同学,直到晚上三点半余震频发才停下来。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又协助武警救援队搭帐篷,维持现场秩序。许多学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饭。同学们从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幸存者,仅高三3班生活委员申龙所在的小组就救出十几名同学。同学袁垒一人就救出6名同学,而他自己则因劳累过度,在13日凌晨集合时昏倒在地。14日转移至绵阳后,袁垒又和另外5个同学成为救灾志愿者。
大震袭来之时,重庆市两个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团队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庞大的队伍在两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边的平坝上。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了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眼前的世界霎时变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见。前路坍塌,后路阻断,四周是震天巨响,“往哪里跑”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
“快、快撤,不要留在这里。”“留在原地,会有人来救我们吧?”“怎么办、怎么办……”众人心中只浮上了两个字——完了。
自救,势在必行。
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余九冬、刘晓容则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下的人时刻警惕着,山上的人牵挂着为他们“站岗放哨”的两个小姑娘。
天刚蒙蒙亮,队伍就踏上“征程”。倾盆大雨和大地的颤抖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绕过一段又一段断裂的公路,狂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突然,岷江水被强余震激荡而起,两米多高的大浪让大家从“泥人”变成了“水人”。男人们找来一片塑料胶袋,拆开摊平顶在头上,大家围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余震刚歇,队伍又开拔。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们从彼此的依赖、信任、扶持中获取动力。”余九冬对记者说。
第2个回答  2013-11-05
向少年英雄致敬

汶川大地震,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尤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断了,双手也被砸伤,在废墟里,她不仅一直没哭,还微笑着对大家说“要勇敢”;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帮助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学生廖桐,自己本可以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还有十余名惊慌的女同学,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将她们安全带出……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时和获救后表现出可贵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于废墟80小时的男孩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孩马小凤和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还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救援工作贡献他们的力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现今,灾区的孩子们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了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灾区孩子们共同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之言,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