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怎样写???

以前写命题作文还差不多,现在的材料作文感觉范围太大,把握不准。都是写一半,又想写另一个,嗨,材料作文写不好,下一年又完了...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个的,有时则是一系列、一组的。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材料作文可分为传统的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两大类:传统的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立意,要求往往是“请根据上述材料,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等等;而新材料作文往往是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点很多,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发表见解,要求往往是“上述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上面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你是怎样认为的”等等。
  究竟怎样才能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
  无论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其实写法都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要求上略有不同罢了。
  要写好高考材料作文,首先要仔细地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几种可能的观点。如果是多篇材料,则要从中理出他们的相同点,抓住主要矛盾。
  材料作文的材料较多地来自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反映了现实的某个方面、某些问题,所以材料作文中,论点的提炼一定要有现实意义。对这些观点的提倡或者批判,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现实,力求写出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难以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疑难之症。其实写好材料作文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然后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审题 “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仔细斟酌。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传统的话题式”材料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新材料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 “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首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当然其他散文、小说等文体就另当别论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写作 “五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好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余香缭绕。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多做练习、不断练习,把上述方法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做到得心应手,这样面对材料作文才能驾轻就熟。
  下面就拿一次作文题来作作分析,以期待有抛砖引玉的功效。作文题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造了三个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大臣们请来珠宝匠仔细检查,称重量,比做工,发现它们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最后一位老臣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它们的耳朵。第一个金人,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出来了;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老臣自有老臣的道理。那么,你又觉得哪个金人最有价值呢?请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材料是一则寓言,第一个金人、第二个金人、第三个金人都带有比喻意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价值在哪里?也没有明说,而只是“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要通过这句话把它背后的寓意给挖掘出来。要求是:“老臣自有老臣的道理。那么,你又觉得哪个金人最有价值呢?”考生可以同意老臣的意见,认为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价值就在于“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也可以不同意,认为第一个或第二个金人最有价值,第一个金人的价值在于“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价值在于“稻草从嘴巴里出来了”。关键是突出一个“最”字,“最”就有一个比较的问题,你确定哪一个金人最有价值,就有和其他两个金人作比较的问题。有的考生认为三个金人各有其价值,至于哪个金人最有价值,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哪个角度说,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可以。
  问题是“稻草”怎么理解。“稻草”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理解,考生必须把稻草的寓意揭示出来,才能立意。比如把“稻草”比作流言,第一个金人可以说是毫不计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第二个金人可以说是到处散布流言,也可以理解为心直口快,第三个金人则是把流言记在心里,自我伤害,或者保持沉默,显示君子风度等等。
  在阅卷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只看材料,不看要求。比如立意为“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在于合适的方法”等,都是由于只看材料而导致的。
  2.错把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比如有些同学以“价值”立意,整篇文章围绕“价值”来写,大书特书人生的价值如何如何,那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3.草率审题,匆忙立意。比如立意为“诚信”、“实干”、“实践”、“奉献”、“贡献”、“宽容”、“宽恕”、“选择”、“内涵”、“吃苦耐劳”等,都有偏题之嫌。
  4.强加材料,立意武断。比如有的考生不同意老臣的意见,就强加老臣一定说的就是“沉默是金”,接着就将“沉默是金”大加批驳了一番,认为“沉默不是金”,又没有表明第二个金人最有价值,就偏题。
  5.自作主张篡改材料。有的考生认为光有三个金人还不行,还应该有第四个金人,第四个金人耳朵里插入的是麦穗,从嘴巴里出来的是谷粒,这就将材料完全篡改了,下面的立意就与所供材料无关,而是根据你新修改的材料来写的,这是材料作文所不允许的。
  6.完全另起炉灶。有的考生不管材料不材料,把自己背好的作文默下来再说,通篇不见材料的影子,让好心的阅卷老师猜想你心中是装着材料的;或者前面戴了一点帽子,后面完全是背下来的范文,前后完全脱节。
  7.根据材料演绎出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
  8.三个金人一一道来,平铺直叙,没有突出“最”字。
  较好的立意有:倾听民声、善纳忠言、沉默是金、淡定人生、敢于直言等。
  可见,要写好材料作文,必须材料、要求一起把握,根据材料和要求多角度立意,角度宜小不宜大,立意要鲜明,不可含糊或模棱两可,内容要集中、充实,要做到内容和观点的统一。其他,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等,则是和一般作文的要求是一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2
1。分析材料,在材料中提取主题。主题有很多,不要拘泥于平时思维
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话题
2。拟定一个好的题目。最好可以使其成为一个亮点,引起读者兴趣
3。写文。现在的老师都喜欢简单清晰的。所以可以一般采取开门见山式。或者能一眼就看出你的中心的
,然后再围绕中心取材。
平时阅读的多的,可以把阅读到的放到文章中,读的少一点的,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
正文完了,尾巴再扣个题就差不多勒
第2个回答  2013-10-22
重点:多积累素材,多看些例子
祝你好运~
第3个回答  2013-10-22
不难啊,自己努力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