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的养殖方法

如题所述

白鹅的养殖技术:
  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的品种,如白鹅、灰鹅等。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精喂雏鹅:
  刚出壳的雏鹅喂0.05%的高锰酸钾液,并在每100亳升高锰酸钾溶液中加维生素C5毫升,维生素B16毫升,葡萄糖5克,红糖3克,日喂3次,连喂5日。用鲜莴笋叶或鲜嫩菜叶置于干净地方让其采食,2小时喂1次;2日龄~4日龄喂用水浸过的饭坯子,日喂4次~5次,夜间1次;5日龄~10日龄日喂7次~8次,夜间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日龄~20日龄逐渐喂配合饲料,采食青草,日喂5次~6次,晚上2次。饲料配方为(%):玉米50,鱼粉8,花生麸10,米糠20,细糠10,生长素1,贝壳粉0.5,骨粉0.5,另加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0.5,食盐0.3。
  养好中鹅:
  鹅生长至4周龄~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鹅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以吃青饲料主,适当补充精料,使其充分运动,提高生活力。一般每日饲喂4次~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配成半干半湿状饲喂。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1.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或玉米20,鱼粉4,花生麸4,米糠10,细糠60,生长素及抗生素1,贝壳粉1。配合料用量应随着饲养日龄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厘米~2厘米长喂鹅。如果没有水上运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扫2次。生长鹅舍每天打扫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运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
  快速育肥:
  经过40天~50天的饲养,鹅的主羽已长出,体重达1.5公斤~2公斤时,即可采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天~30天,鹅体重可达4公斤。
  鹅常见病的防治:
  一、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二盐出壳3-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一)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一部分鹅会自愈。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死于最急性的鹅小肠只出现肠粘膜充血、出血等败血症现象。死于急性或亚急性型的鹅小肠里有大量渗出物形成的带状假膜,呈栓子样管状物堵住小肠后段,使后段小肠状如香肠。
  (三)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
  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又叫出败。是禽巴氏杆菌引起的,鹅也易得。多发生于秋季在鹅性成熟时期,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在疫区每年都会发生。
  (一)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二)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急性型、慢性型心外膜、心冠沟处有出血点,肠道有充血、出血。
  (三)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三、鹅流行感冒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由于小鹅抗病力差,所以死亡率较高。
  (一)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二)病理变化:皮下、肌肉出血,上呼吸道有呈半透明的渗出物,肺充血,心外膜有出血,肝、脾、肾淤血或肿大,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点。
  (三)防治措施:(1)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2)该病多发地可以注射灭活苗进行预防。(3)病鹅群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磺胺嘧啶片效果较好,同时注意保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四、副伤寒
  鹅的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雏鹅。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腹泻、结膜炎、消瘦等症状,成年鹅症状不明显。
  (一)症状:病鹅主要表现为下痢、粪如清水,鹅日趋衰弱。病鹅食欲消失、腹泻,粪便污染后躯,十涸后封闭肛门,导致排粪困难。成年鹅呈慢性,主要是消瘦。
  (二)病理变化:食道空虚,肝脏肿大、充血,粘膜充血、出血,气囊膜混浊,盲肠肿胀,内容物呈干酪样。
  (三)防治措施:(1)注意饲养管理,不喂腐败的饲料,慢性病的种鹅要淘汰,常发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应注意消毒,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2)用敌菌净饮水、拌料效果好。
  五、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矛形剑带绦虫主要寄生于鹅的小肠内,当虫体长大时,大量积聚于小肠会造成肠道机械性堵塞,影响鹅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鹅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外来品种更易发生该病。
  (一)症状:病鹅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拉稀、消瘦、离群呆立,零星死亡。
  (二)病理变化:在死鹅或病鹅的小肠里可以找到大量的虫体。该虫体乳白色、扁平,分节,外表呈矛形,成虫长8-15厘米,宽18-20毫米。
  (三)防治措施:(1)鹅群定期驱虫。成年鹅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及时清理粪便,饲喂的水草要清洗。(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抗病能力。(3)病鹅群口服抗蠕敏效果较好,每公斤体重按20毫克的剂量1次投服。
  六、鹅虱
  鹅虱是藏于鹅体羽毛内的寄生虫。虫体小,形状象牛身上的虱子。虱的全部生活都离不开鹅体。
  (一)症状:虱吸食血液及羽毛、皮屑,还会伤皮肤,造成鹅体发痒不安,造成鹅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成年鹅产蛋量下降。
  (二)防治措施:(1)鹅舍要经常清扫,垫草常换。鹅舍经常用0.2%的敌敌畏喷洒消毒。(2)已有鹅虱的鹅可用0.5%的敌百虫粉剂喷洒羽毛中。
  鹅舍建筑的基本要求与鸭舍相同。通常分为雏鹅舍、育肥舍、种鹅舍、孵化舍等几种。
  雏鹅舍用于饲养3周龄以下的雏鹅。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无抵御寒冷侵袭的能力。因此,雏鹅舍应保温、干燥、通风,但无贼风,并设置供暖设备。每舍50-60平方米,饲养雏鹅500-600只。雏鹅舍地面比外面高10-30厘米,使室内能保持干燥。室内地面可夯实后铺上砖,也可直接用沙土铺地。舍外有运动场,兼作喂料和雏鹅休息场所。舍内与舍外面积之比为1∶1.5-2。运动场紧靠水浴池,池底不宜太深,有一定坡度为好,以便鹅群浴水。
  育肥舍可以利用旧房舍改建,也可以用竹木和石棉瓦搭建成能遮风雨的简易棚舍。棚舍搭建成前高后低的敞棚单坡式,前檐高1.7-2米,后檐高0.3-0.4米,进深4-5米。后檐砌墙挡北风,前檐可以不砌砖墙。育肥舍外也应有场地、水面。水面用尼龙网或旧渔网围起。育肥舍内应干燥、平整,便于打扫。育肥舍的建造面积以每平方米栖息7-9只70日龄的中鹅计算。
  种鹅舍面积以每幢饲养200-300只种鹅为限,不宜过大。可采用敞棚式,朝南敞开,朝北砌墙或用竹帘挡住。舍内地面夯实即可,也可铺砖。种鹅舍最大的问题是防老鼠或其他小型兽类偷取种蛋或惊扰鹅群。舍内高出舍外。舍内专设产蛋间,且与休息场所有门相通。产蛋间内光线可稍暗些,有垫草铺成的产蛋窝。最好是用短竹木隔成小间,以免产蛋母鹅相互惊扰。种鹅舍外应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和水面,水面较大时也应用尼龙网围出一小块。运动场周围最好有树荫,或搭建凉棚。
  孵化舍可利用旧房舍改建。人工孵化,可不设孵化舍。利用母鹅自然孵化,应专设孵化舍。改建孵化舍的总原则是房舍周围环境安静,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光线幽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1
1.雏鹅的选择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鹅苗。鹅苗应选注射过小鹅瘟疫苗的母鹅的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全身毛绒黄松洁净,趾爪无弯曲损伤。瘦弱、残次雏鹅应尽早淘汰。运输要平稳快捷,注意保温。雏鹅出壳后就要运输,最好在出壳后10小时进入育雏室,育室的温度要保持在31~33℃。
 
2.雏鹅的饲养
 (1)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应将0.02%高锰酸钾水盛入小盆或器具内,将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就会自如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同时喂切碎的绿饲料,喂精料要用泡过的米饭或开水浸过的碎米加青料,撒在洗净的物件上让其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日喂6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2次,每次让雏鹅吃8分饱。
 
 (2)10
日龄后喂配合饲料,可赶出采食青嫩草叶,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注意防雨淋曝晒。
 (3)幼鹅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保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4)料槽及用具避免沾染荤腥,油腻,因为鹅雏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容易引起雏鹅死亡。
  3.青年鹅的饲养
 
 (1)雏鹅饲养1月龄进入青年期,这时要全天放牧,出牧和归牧要定时定点,但要防寒防暑,雨天待露水干后再外出放牧。
(2)要避免农药中毒和到疫病流行区域放牧。
(3)1月龄后日喂2次,晚上补喂1次精料。精青料的比例为1:1。
(4)在饲养中应喂全价颗粒饲料,这样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便于采食,减少浪费。
随着肉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步降低粗蛋白的含量,节约饲养成本。喂料要定时,饮水要充足。
  4.肉鹅适宜温度
  1~5日龄为30~28℃,6~10
日龄28~26℃,11~15日龄24~22oc,16~20日龄22~20oc,21日龄以后室温应保持在18℃以上,温度偏低,雏鹅出现归堆,易造成死亡。超过35℃,雏鹅出现张口喘气,尖叫出汗,突遇凉风,易患感冒。温度要适宜,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促进快速生长。
  5.肉鹅饲养密度
  第1周龄每平方米10~15只,第2周龄8~10只,第3周龄6~8只。根据鹅的品种灵活掌握,分成小圈,以防雏鹅聚推压死。要按雏鹅大小分群喂养,每群以100~150只为宜。实行地面垫草平养或网上平养,垫草要勤换。
  6.快出栏增效益
  肉鹅在30~40日龄,日增重速度快,可达到100g,60日龄前上市经济效益最佳。
肉鹅在60日龄后,日增重仅10g左右,而且采食量加大,效益下降。
要采用短期圈养育肥和直线快速育肥法,采取全日圈养,弱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在60日龄前的生长高峰期,代谢能应力2800~3000千卡/kg粗蛋白质含量为16~18%的全价料或混合料拌青饲喂,促进快速出栏。
  7.做好疫病防治
  ①.加强肉鹅综合防疫能力,严格消毒,实行规范化免疫程序,减少疫病发生,是提高肉鹅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鹅的主要传染病有小鹅瘟、禽出败、大肠杆菌病等。要及时做好防疫注射。雏鹅要进行禽霍乱弱毒菌苗饮水或拌食。
  ②.饲料中添加抗菌素,防止流行性感冒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③.在10日龄左右要定期用抗蠕敏驱绦虫。
第2个回答  2013-10-28
多放鹅在水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