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后的最大心病是啥?

如题所述

武则天称帝后的最大心病是怕死后复唐,她辛辛苦苦创建的大周帝国,却由于无法解决接班人的问题,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初衷,这是令人痛苦的。武则天是那样的伟大,但却无法逾越中国封建专制“男尊女卑”的障碍,最后不得不屈服于封建礼教,而违心的默认复唐,并为复唐做铺垫。天授元年元旦,武则天正式举行了登基大典,使用神圣皇帝尊号。值此,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正式步入历史舞台。随着武周政权的建立,皇嗣问题显现出来。此时虽然皇嗣仍然是李旦以武姓被立为皇太子。但是,武则天心里知道,虽然是自己儿子继位,但他姓李,一旦自己去世,李旦仍然会将武周朝改为李唐朝,即使他不改,李唐的旧臣和忠于李唐王朝的官员也要改武周朝为李唐王朝,皇嗣问题已经困扰武则天。嗅到味道的武承嗣已经蠢蠢欲动,竭尽全力谋取皇嗣的位置。朝臣中积极为武承嗣谋取太子之位的是凤阁舍人(中书舍人、正五品)张嘉福,他幕后指使洛阳人王庆之出面,写了一份关于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请愿书。并且征集到洛阳市民数百人签名,上书武则天皇帝。此时的武则天也有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愿。长寿二年(692年)元旦,则天皇帝在万象神宫祭拜天地,皇帝初献之后,按例亚献应该是太子李旦,但这次行亚献的却是武承嗣,三献是梁王武三思。太子旦完全被冷落。以此可见,皇帝虽然没有明说,这时已经将皇嗣的天平倾向于武承嗣一边。此后,她根据一些莫须有的诬告,开始了对太子李旦一家的迫害。先是因宫女团儿诬告李旦的刘妃和德妃(李隆基的母亲)行巫蛊之术,二妃被杀害,后将李旦五个封为王子的儿子赶出王府,一起关到了宫中别院软禁起来,接着又有人落井下石,告太子谋反。皇帝派酷吏来俊臣到东宫审讯。在酷吏的刑讯逼供下,东宫的家仆、奴婢、工匠、宦官几乎伏地认罪,承认与太子一起谋反。唯有一人例外。这人是李旦的工匠叫安金藏,无论怎样逼供,他始终就是一句话:“东宫根本没有人企图谋反。”酷吏们穷凶极恶一齐勇向安金藏,金藏见势不妙,冲向挂在屋角的太子的佩剑,一把抓过,将剑插入自己的胸膛。当时鲜血直流,安金藏倒在血泊之中。安金藏以死抗争的举动,让酷吏们震惊了。霎时,宫女和宦官们一起赶快救人。则天皇帝听说后,感到十分震惊,一个事不关己的仆人舍命证明主子的清白,心中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她从这一突发事件中敏锐的感到,自己的儿子是清白的!于是,她急急忙忙的赶到东宫,立即下令御医赶快救人。经过御医的全力抢救,安金藏恢复了意识。面对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动向,凤阁侍郎李昭德直谏道:“太子是陛下的亲儿子,陛下的天下理应传给子孙后代!历史以来那里有将天下传给侄子的呢?自古以来,还没有侄子给姑姑立庙祭祀的。陛下受高宗嘱托,若以天下传给武承嗣,高宗也不会得到祭祀。古来帝王父子之间免不了流血争夺皇位,何况侄姑之间。”则天皇帝是乎被李昭德的话所打动,愕然的道:“朕以前从未想过这一点。”其实,武则天也深深的意识到:如果立武姓的侄子为太子,武周王朝则能够确保。但是,她也知道,武承嗣除有狼子野心之外,也没有什么才气和品德,不是天子之器。武家除武承嗣之外,更没有第二人。即使武承嗣继位,自己的儿孙们将会受到灭门之灾不说,不断的谋反叛乱也会搞得天下大乱。在武则天的心目中,皇嗣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她也不只一次的考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无论才气和魄力都是她几个儿女中的佼佼者,而且她嫁给了武家,儿女们都姓武,如果立她为皇太女,她的武姓儿子也可立为皇孙,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大位传给女儿是行不通的。因此,英明的女皇,虽然说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不甘心武周王朝一代过去,但她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默认了将皇权传给自己儿子的决定。之后,她甚至为这个决定做了些铺垫:一是迎回庐陵王。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这次召回庐陵王主要是听了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谏。庐陵王回宫后,太子旦以自己是弟弟,提出了让位太子于哥哥的请求,武则天答应了李旦的请求,并于九月十五日立李显为新太子,李显时年四十三岁。同时恢复了太子参加朝会的制度,使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太子。此前,李旦为太子时,是个有其名无其实的太子,被禁止去朝衙,就象软禁一样,每天呆在东宫,根本没有参与政事。在册立新太子之时,河北遭到了突厥的侵犯,突厥军队在河北一带打家揭舍,杀人放火,掠夺财富。皇帝任命太子为征讨突厥的河北军元帅,以狄仁杰为副元帅,一起征讨突厥。这次征讨,将进犯河北的突厥军队赶出了国境,河北安定下来,朝臣中人心也安定下来。二是释放诸王。圣历二年(699年)十月,武则天又释放了于长寿二年(693年)幽闭宫中的李旦的五个王子,这五个王子当年的幽闭,名义上是因为李旦的王妃刘氏和德妃窦氏行巫蛊之术被杀而受的牵连,实际上是武则天为了防止部分朝臣推李旦搞复辟唐室而采取牵制李旦的手段,将五个王子作为人质羁押。此时,一来他们的父亲李旦已经让位于兄长李显,再无作为人质的必要,二来武则天已经下了由自己儿子作为接班人的决心,是该还子孙自由幸福生活的时候了。在释放五位王子的同时,武则天还释放了太子贤的儿子守礼,守礼是因其父亲的牵连而遭幽闭的,至今已经有十数年了,此时的守礼已经有二十八岁了。守礼获释后,还承袭了其父亲雍王之号。武则天对释放的六位王孙,分别赐给了王府、妻妾、侍女、奴仆,给这些受尽生活折磨的孙子予以补偿。三是去帝号。神龙元年(705年),卧病在床的武则天,病情继续恶化。朝中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光复唐室的大臣们,认为时机已到,于正月二十二日发起了“神龙革命”,他带着太子显,领左右御林军五百多人进入宫中,杀死了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武则天看到自己的儿子参与其中,强压满腔怒火,平静的说:“是你呀!如今小子已经诛杀,还不早回东宫!”声音庄重威严,态度堂堂正正。二十三日,皇帝敕命太子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正式让位于太子显,大周帝国终结,大唐复兴。二十七日,中宗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封号,并到上阳宫看望母皇,看到中宗脸色苍白、十分惊恐的表情,武则天的母爱顿时涌上心头,她轻声的说:“还是这样好,你已经继位,一定要自己掌握大政。”中宗跪于病床前,泪水直流,表示铭记母亲的教诲。但是,中宗终究未能按照母帝的话去做,以至于大权落于韦皇后之手,带来杀身之祸,这也是中宗无能之使然。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终年82岁。遗诏:废除“则天大圣皇帝”的称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有的人认为,遗诏是张柬之他们虚构的,但笔者认为,从武则天迫害李旦到默认复唐的心迹来看,遗诏正是武则天所立。一是从圣历元年立李显为太子后,再没有反复提出立过其他人,皇嗣是稳定的;二是她已经默认了复唐的可能,只是没有想到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被逼退位,这一点是她不情愿看到的,但既定事实后,她非常理智的接受了这一现实;三是她为自己和高宗修建的乾陵,也表明了她死后与高宗合葬的意图。乾陵是在她的设计和亲自监督下修建完成的,以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才是明智的选择;四是无字碑的立起,也是她对自己的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的证明,皇帝也好,皇后也罢;大唐也好,大周也罢;是功也好,是过也罢,历史已经既成事实,任由后人评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