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讲讲排球中只打一个二传的站位和战术

讲讲当二传在每一个位置的时候的情况和一些战术站位

对方发球时, 如果我在后排, 我(二传)占在我自己的位置上, 对方球一出手, 我就冲到二传位置(2号3号之间), 面向四号位, 3号位此时占在中间3米线处随时准备上去打快球.
一旦我接到了一传的球并把球传出去之后, 我就马上后退到三米线处保护, 前排的三个人负责拦网. 我在三米线处, 一般球都打到我身后, 一传由后面的三个队员接. 我尽量不接一传, 除非对方吊球. 所以对方进攻时, 我的位置是中间3米线处接小球.
对方进攻的球, 一般是扣过来的球, 一旦被我放一传接起, 我应马上跑到二传位置上打我的二传. 打完后再马上退下到3米线处准备保护下一次对方的扣球进攻.

如果我在前排, 我的理解应该算挺简单的, 就不用说了.

我的问题是, 对方发球时, 如果我在后排, 我该怎么占位才不影响我方队员的接一传?

其实问题还多着哪, 先问这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8
在北京对福建的比赛中,我注意到了冯坤与陈亚青的站位。小陈二传站位比较靠网,而冯坤站的离网比较远,大概不到一米。从这里也看出来战术的不同。冯坤和北京的两位副攻,董和薛,他们的快攻配合的立体感更强,而福建打得还是比较传统的亚洲快攻。这一点,可以从冯董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董扣快球,速度并不是非常的快,往往有一定的空中飞行距离,冯给董二传的快攻球,也是从距离网较远处往网口传(小陈则是站在网口下,平行网带子传快攻),有点远网快攻的味道,加上董的力量和空中飞行能力不错,打得非常硬朗有效。而且董也常常打一些当年杨晓军常打的中路突破进攻,效果非常好。我觉得这才是未来改变传统亚洲快攻的方向。

1.二传手站位贴网的缺点越来越影响进攻质量
贴网站位的缺点有两条。首先,一传压力太大。打快攻就要求所有一传必须往网口一个方向一个点(2、3号位网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联赛的很多飘球就是发后场,目的就是要你没有办法精确地传网口球(中国的二传都比较偏向网口站位),同时打乱你的快攻跑位的节奏(这和发近网球的目的类似)。随着发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求一传如此精确的传球越来越不现实。

此外,就算是球到位了,二传手的传球如果是以平行网带传,那么传出的球,平拉开和快攻击球点就非常近网。在现在国际比赛中,这样的近网战术进攻的被拦死或起球率越来越高(可以参看在下关于亚洲传统快攻式微的帖子)。此外欧美的高压拦网(过网拦网)和出色的滞空能力,使得二传手,在贴网时候,无法轻易调整扣球点的离网距离,可选择的余地不大。只能“反向网口”,往后排传四号位开网或后攻球。这就造成另一个问题。

如果从贴网位置传开网球或后攻,那二传就必须将球向“后”(反向网带,球往后排方向传),这样扣球手就非常受影响。因为攻击手在扣球时,往往比较喜欢传球是平行过来或是微微飞向网口方向的球,这样容易打上力量,而且容易判断球的落点。“后排方向”的二传球,攻手往往要时间来判断的击球点,要好好看一下二传球的飞行路线,才能决定如何助跑起跳。由于二传球是往后排飞,攻手扣球时手臂往前挥动,方向正相反,搞不好就会影响扣球时的发力和扣球线路的选择,这点尤其是在打调整进攻的时候更为明显。就连欧美的主攻队员,遇到这种传球,常常也扣得很别扭,不用说在力量方面本来就吃亏的亚洲队员。

2. 二传站位外撤,不再靠网(可以离网1-2米)
优点是不再依赖非常精确的一传。二传的立体站位,减少了对一传到位的要求。可以讲, “一传到位”的概念就成了只要一传将球传入三米线内,差不多就算是到位了,减少了我们对“精确一传”的压力。因为二传不需要在近网才能组织战术球。二传在离网一、两米的地方,照样可以传远网快攻,4号位开网拉开,2号位开网高点进攻、以及后排进攻。而近网的快球战术也照打不误,如果一传较好,只需要二传向网口方向侧跨一步或侧向跳传,就可以打较为近网的战术快攻。这样两套进攻战术兼顾,既有前排快攻,又有立体性战术攻。

此外,由于二传站位和活动区扩大到近三米线。这样二传手与前后排的攻击手的距离总体缩短。特别是与后排进攻队员的站位距离缩短后,非常有利于打六号位(三号位后排)的战术球。有利于将传统的快攻战术立体化。二传距离2、4号位1号位的队员距离比较平均,站位离三号位比过去略远,但离3号位后排近了,这样可以和前排结合,即可以打中远网快攻(如冯董的打法)或中路突破,也可以配合3号位后排战术功,将传统快攻立体化。

同时传球可以选择传前排2、4号位进攻,或1号位的长线后攻。传出的球,是基本沿着三米线附近的平行传球或面对网方向的二传球,传球位置一般在离网1-2米距离,传球弧度不是“后向”,避免了后攻或开网调整进攻时候,队员判断球落点所要花费的时间,也有利于力量较弱的进攻手,加强开网和后攻的力量、速度和成功率,减少失误。可以避免像如大冠军比赛中出现的情况,如冯坤传的“后向”的后排球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以至于大楚无法舒服扣球,只能将球推过去。

像李娟力量较差的队员,如果二传球是偏向网口方向飞行,她打后排或开网调整进攻时,威力会加大,而反向传球,就大大影响她的扣球力量和速度。天津比赛时候,大家觉得李娟扣球力量很大,原因是丁姐的传球线路,丁姐的二传球平行弧度好,飞行比较棉柔,而且略微飞向网口,所以李娟就扣的非常舒服。

总体讲,特别是对于后排队员来讲,这样二传传的球速比过去快,由于二传距离攻手距离缩短,二传球的线路总体变短,飞行线路偏向网口也更加柔和,有利于扣球手扣杀和选择进攻路线。过去二传靠网站位的方法,只适用于前排进攻和战术功,传后排的速度就慢一些,硬一些。现在由于二传与后攻队员站位接近了,比较容易打立体战术后攻。

3. 对二传手的要求
二传要有较强的意识和判断一传来球的能力,并迅速改变自己的站位。这里与男排或巴西二传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二传除了传远网战术和后攻之外,还是要组织近网快攻球。这就要求二传手移动要很快而且判断准确。所以腿伤的冯坤必须解决跑动这个问题。欧美男女排的近网快攻战术打得不多,所以二传外撤可以是比较固定的。而我们还要兼顾近、远网进攻战术,所以二传手的跑动要求就更高。

此外,在战术分配方面对二传的要求就更高,传球决定要果断,不能犹豫,不然这个进攻体系就要乱。当然进攻队员也要有很好的跑位意识。一旦一传靠外,2、3、4号位队员必须后撤,准备打开网,3号位准备远网进攻。后排攻手队员立刻准备压向1或5号位的进攻点。前排后撤,后排前压。特别是在防反时候,跑位尤其重要。

这样的二传站位,同时需要女排改变一下现在战术进攻体系。稍候再谈这个问题。
第2个回答  2013-10-28
二传应该是站在网前的,等待一传,连接下一个队员,也可拦网.我觉得应该多看一些排球比赛,自然就知道,女排的冯昆是不错的二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