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如何应对世间烦恼

如题所述

有人认为修行、学佛,心性不能保持长久。在修行的过程中都会生起烦恼,更严重时甚至想放弃修学,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因为人生的轨道,生生世世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就如老、病、死、苦,还有无始的习气。如果我们不修行,不学佛,我们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就如我们的习气贪、嗔、痴、慢,人人都会有一些。我们学佛以后,首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种种习气、种种知见,这就难了,难在遇境。尽管我们在平常时用功很深,但若真的遇境时又难免习气现前。所以,有很多修行、学佛者放弃了这个难遇之法,甚至改行异道。修行的难易虽然就在一心,觉迷也只在一念之间。但这一念之间如卵击石,只是刹那,这也只是小悟,修行者若想达到觉地,就要把自己真实的融入这个娑婆世界的一点一滴之中。这一点一滴包罗万象,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亦在其中。曾经有人来问我,你可曾有过烦恼?我回答:做人就会生烦恼。我在生烦恼时,我也会很痛苦,我也曾经想放弃修行,来放任自己。但是佛的慈悲体现在我的生命里了,应忍寂寞,耐烦恼,度众生,得果报,勿回眸,直通道。而我在当下无意中回答:寂寞乃悟道清泉,烦恼亦会化红莲。度众生乃我宏愿,了凡尘还须随缘。回眸人世多悲怨,佛语经声如月圆。浩浩当空透心田,正法定有后人传。从此我了悟了,人世间所经历的一点一滴都是悟道的清泉水,能滋生出我们的妙智慧来。所以,当下修行,当下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心性。即如放飞的风筝,可以让自己自在的飞在现实的凡尘中,只要保留我们内心的佛缘一线不断,就是飞得再高,走得再远,也终会归航。那么我们今生生在凡尘俗世间,我们就要真实的感受人生的滋味,我们就会感受到人间的大悲大痛,喜怒哀乐。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苦,就会了解众生之苦,从而发起我们本来就有的大悲心来,我们就会了悟:众生本一体,觉迷各有期,若日闻法理,一念超觉去。我曾经在迷悟以后,写下了四句偈:竹林清净还自心,莫道无心却有心。苦海普度洒慈心,法喜萦怀大悲心。所以一切境界现前时,要真心的去感受,去担当,从每个过程中,来认识自己的本心,再归还到自在。但要记住:了知一切法,万般皆不存,一切事物的本身都是空性。佛陀四十九年所讲一切法,就是告诉我们怎样从迷转悟,从悟到觉,从凡夫到佛地,从黑暗到光明。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这难遇之法。在此有四句偈送予在家学佛的居士们:烦恼现前任它去,纷纷扰扰悟转迷。心怀一轮明月灯,超越凡尘达佛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