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言谈礼仪(急)

举例说明言谈礼仪(急)
或者给出言谈礼仪的案例

641469936641469936
=858085449
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语言谈吐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
  
  言之有礼,谈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几层含意。
  
  一是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动听,而表情却是冷冰冰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说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语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需要用厕所时,则应说:"我可以使用这里的洗手间吗?"或者说:"请问,哪里可以方便?"等。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总结:一个信息的传递效果=7%的文字内容+38%的语音语调+55%的面部表情。言谈时应注意做到:

  1. 常使用礼貌用语:请,感谢,劳驾等等。

  2.谈话时不要离人太近,令人有压迫感。礼仪距离为50公分到1米,与人交谈时应特别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这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谈话时表情自然,仪态端庄,姿势端正。

  3.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4.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不要只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谈话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话题,也不谈对方不愿触及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避讳隐私。

  5.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不可用过多、过于夸张的手势,更不能用手指点对方、拉拉扯扯,拽着人家不放。

  6.在社交场合,如有聋人朋友在场,请及时将大家交谈的内容转达给聋人朋友,免得引起猜疑或误解。

  7.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不要溅出口沫,嘴里不要咀嚼东西,不要吸烟。

  交谈的禁忌
858085449
  1.忌打断对方。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

  4 忌质疑对方。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带来麻烦。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8
(一)、倾听的学问:
1、表情认真:在倾听时,要目视对方,全神贯注。心不在焉的表情,会让对方感到很不舒服。
2、动作配合:自己接受对方的观点时,应以微笑、点头等动作表示同意。
3、语言合作: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不妨用“嗯”或“是”加以呼应,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二)、用词要委婉:

在交谈中,应当力求言语含蓄、婉转、动听。运用委婉语言可采用以下方式:

1、先肯定,再否定:有分歧的时候,不要把别人的观点一杆子打死,而是要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部分,然后再引出更合理的观点

2、表达留有余地:不要把问题绝对化,从而使自己失去挽回的余地

(三)、礼让对方:

在交谈中,应以对方为中心,礼让对方,尊重对方,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独白:交谈讲究是的双向沟通,因此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不要一人侃侃而谈, 而不给他人开口的机会。
2、不要冷场:不论交谈的主题与自己是否有关,是否有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如交谈中出现冷场,应设法打破僵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转移旧话题,引出新话题。
3、不要插嘴:他人讲话时,不要插嘴打断。即使要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也要等对方把话讲完,或得到对方同意后再说;与陌生人的谈话不要打断或插话的。
4、不要抬杠:交谈中,与人争辩、固执已见、强词夺理的行为是不足取的;自以为是,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的做法,有悖交谈的宗旨

(四)、把握交谈时间

与其他商务活动一样,交谈也受制于时间;因此交谈要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普通场合的谈话,最好在30分钟以内结束,最长不能超过1小时。

语言特有的魅力往往可以吸引别人,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协作。想让自己的话受到欢迎,除了要掌握言谈的技巧,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了一定文化底蕴,才能让说出的话言之有物,具有高度的可信性,才能打动对方。所以,平时对语言知识作语言技巧的学习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语言魅力的源泉。
第2个回答  2018-04-17

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语言谈吐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

言之有礼,谈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几层含意。

一是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动听,而表情却是冷冰冰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说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语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需要用厕所时,则应说:"我可以使用这里的洗手间吗?"或者说:"请问,哪里可以方便?"等。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总之,语言文明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加强修养,使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总结:一个信息的传递效果=7%的文字内容+38%的语音语调+55%的面部表情。言谈时应注意做到:

1. 常使用礼貌用语:请,感谢,劳驾等等。

2.谈话时不要离人太近,令人有压迫感。礼仪距离为50公分到1米,与人交谈时应特别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这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谈话时表情自然,仪态端庄,姿势端正。

3.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4.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不要只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谈话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话题,也不谈对方不愿触及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避讳隐私。

5.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不可用过多、过于夸张的手势,更不能用手指点对方、拉拉扯扯,拽着人家不放。

6.在社交场合,如有聋人朋友在场,请及时将大家交谈的内容转达给聋人朋友,免得引起猜疑或误解。

7.与人交谈时还应注意不要溅出口沫,嘴里不要咀嚼东西,不要吸烟。

交谈的禁忌
858085449
1.忌打断对方。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

4 忌质疑对方。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带来麻烦。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第3个回答  2013-10-18
案例分析: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案例一:小李的口头表达能力不错,对公司产品的介绍也得体,人既朴实又勤快,在业务人员中学历又最高,老总对他抱有很大期望。可做销售代表半年多了,业绩总上不去。问题出在哪儿呢?原来,发现他是个不爱修边幅的人,双手拇指和食指喜欢留着长指甲,里面经常藏着很多"东西"。脖子上的白衣领经常是酱黑色,有时候手上还记着电话号码。他喜欢吃大饼卷大葱,吃完后,不知道去除异味的必要性。在大多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见到想见的客户。

有客户反映小李说话太快,经常没听懂或没听完客户的意见就着急发表看法,有时说话急促,风风火火的,好象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少有停下来的时候。

你认为小李在哪些方面要提高?如何改进呢?

案例二:2005 年4月,广州商品交易会,各方厂家云集,企业家们济济一堂。华新公司的徐总经理在交易会上听说伟业集团的崔董事长也来了,想利用这个机会认识这位素未谋面又久仰大名的商界名人。午餐会上他们终于见面了,徐总彬彬有礼的走上前去,“崔董事长,您好,我是华新公司的总经理,我叫徐刚,这是我的名片。”说着,便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名片,递给了对方。崔董事长显然还沉浸在之前的与人谈话中,他顺手接过徐刚的名片,“你好”回应了一句并草草看过,放在了一边的桌子上。委屈徐总在一旁等了一会儿,并未见这位崔董有交换名片的意思,便失望地走开了。

你认为双方问题出在哪里?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做?

案例三:下岗女工兰妹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一份在外国专家家里做保姆的工作。兰妹热情活泼,精明能干,第一天就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她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打扫房间,包括布朗夫人的卧室。细心的布朗夫人特意给兰妹定制了一份时间表,上面规定每天上午8点清理卧室,让兰妹按照上面的计划严格执行。

开始几天,兰妹都干得相当好,很令布朗夫人满意。直到有一天,兰妹照例去清理布朗夫人的卧室,却发现布朗夫人并没有象往常一样外出,而是仍在休息。兰妹心想,我按照计划办事,我打扫也不会影响她休息。热情的兰妹认真地干起活儿来。这时,布朗夫人突然醒了,发现兰妹在她的房间里,很惊讶,马上用不是很流利的汉语叫起来:“你来干什么?请出去!”兰妹仍是一片好心,“您接着休息吧,我一会就打扫完了。”布朗夫人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说:“请—你— 出—去!” 并且用手指着门。兰妹不明白自己哪里惹了布朗夫人,怎么这种态度?她心想,不是你叫我按时打扫的吗?满肚子委屈地走了。

你认为兰妹的委屈是否有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