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看,应包括哪些政策?

如题所述

  财政政策的分类:

  1.按照财政政策是否能够对商业周期产生重要影响作用,划分为自动的财政政策和审慎的财政政策:
  自动的财政政策是指能够依据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自动做出相应反应并产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这种财政政策实际上是政府精心设计的规范化的特定财政活动安排。具体说来,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和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是平衡的,税率不变,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生产就要减少,这时税收收入就会自动下降,从而抑制社会购买力的过快、过猛下降,对经济在较短时期得到恢复是有利的;反之亦然。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对失业者的失业补助和对低收入者的生活开支补贴,只有符合规定条件的国民才能享受这一制度的“好处”。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在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普遍提高,领取政府补助的社会成员大为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开支便也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经济社会总需求扩大的压力;而在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普遍下降,领取政府补助的社会成员大为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便也增加,从而对提高经济社会总需求有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恢复。这种税收-转移支付机制本身具有自动调节经济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可以自发地配合政府“审慎财政政策”的实施。所以人们通常把所得税、社会保险与政府转移支付称为经济社会的“内在稳定器”(Build-in Stabilizer)。
  需要提及的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使政府在经济社会出现过热或过冷的初期阶段,不用急于马上介入市场经济进行主动干预。内在稳定器也为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主动干预的时间选择作了规定:只有在市场经济运行失常,而内在稳定器又不能有效发挥其稳定作用的情况下,政府的主动干预才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只是缓和经济社会的供求矛盾,而不能改变供求趋势,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较大的经济调整还要依靠政府实施(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具有“逆商业周期而动”性质的政策安排。

  2.在这种自动性失效的情况下,政府就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来继续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这时的财政政策在制定与贯彻上均要求政府对现行的财政活动(预算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表现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有意识的干预,被称为审慎的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它包括汲水政策(pump-priming policy) 和补偿政策(compensatory policy)。从字面上看,汲水政策就是水泵里缺水不能吸进地下水,需要注入少许引水,以恢复抽出地下水的能力。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有四个特点:1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2 载体是公共投资;3 财政支出的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4 是一种短期的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可以看出,补偿政策和汲水政策虽然都是政府有意识的干预政策,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一,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 二,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 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增加只能是在支出规模既定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来实现,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支出可以超额增长;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推行审慎财政政策可以给政府官员在稳定宏观经济过程中以更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这种财政政策具有最为明显的“逆商业周期而动”的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官员在政策制定与贯彻上,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偏差、政策失误、政策失灵也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3.根据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变动所发生的不同影响,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经济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民经济出现衰退情况下,政府往往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该种政策的载体通常有增加政府开支、扩大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或调整税收结构等。一般来说,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同时,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其扩张效应也不同。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在减税与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strict fiscal policy)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政策的载体有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转移支付、提高税率或调整税收结构等。增加税收可以减少民间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人们的消费需求;减少财政支出可以降低政府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以上两种财政政策实际上均是审慎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是现代政府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卓有成效地制定、推行这两种财政政策,也是现代政府经济领导能力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
  所谓中性财政政策(neutral fiscal policy)则是指政府财政活动对经济社会总需求变动既不发生扩张效应,也不发生紧缩效应,而保持中性性质。中性财政政策和非中性财政政策(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在外在表现上的区别是,前者通常与政府年度预算平衡相一致,而后者则允许年度预算不平衡,甚至发生较大规模的预算盈余或负盈余(赤字)。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中性的财政政策不仅不能发挥“逆商业周期而动”的作用,而且带有加剧商业周期波动的负作用。所以,现代政府,只要把保持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视为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就很少有可能去积极推行中性财政政策。
  在此应该指出,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所追求的社会经济目标在时限上是有区别的。分配性、调节性、再分配性财政政策往往追求的是社会公平、经济效率等长期目标,而审慎财政政策则既追求经济增长这样的长期目标,也追求宏观经济稳定的短期目标,但经常以实现短期目标为主。因此,财政政策就有了长期政策、短期政策之分。与长期政策相比,短期政策在制定上更为复杂,在贯彻上也更为困难,并且政府还会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

参考资料:http://jjxy.nankai.edu.cn/jiangyi/caizhen/Management/PART1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02
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
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财政政策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预算收支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於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第2个回答  2008-09-02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於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