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体液就是身体内的液体,基本上包括,唾液,精液,血液,淋巴液,等等。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的液体,包括水和其中溶解的物质,人体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60~70%。

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45%;存在于细胞外的称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25%。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液、组织间隙液(简称组织液或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液、胃肠道分泌液。细胞外液的1/5为血浆,是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5%,细胞外液的4/5为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15~20%。胃肠道分泌液的容量变化很大,一般占体重的1--3%。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所隔开;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由血管壁所隔开。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液三者之间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互相进行交换。

人体新陈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分布以及其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奇妙的人体加以调节控制,使细胞内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是人体细胞代谢所必需的条件。可能因为创伤、感染、不当治疗、不良生活习惯而被破坏,并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这样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亚健康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人和动物体内的液体,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高等动物细胞外的液体有血浆、淋巴、脑脊髓液及组织液各种液体虽然彼此分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血浆起着各种液体之间的联系作用。由于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地流动着,毛细血管又遍布全身各处,据估计它的总面积达8310平方米左右。不过体内平时仅有小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但也足够进行机体的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消化道和肺时,从胃肠中得到养料,从肺中得到氧气,流经全身组织细胞时,通过组织液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细胞,供细胞生活需要;同时细胞新陈代谢后的产物进入血液,经循环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使血液不断更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9
体液就是身体内的液体,基本上包括,唾液,精液,血液,淋巴液,等等。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的液体,包括水和其中溶解的物质,人体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60~70%。

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45%;存在于细胞外的称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25%。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液、组织间隙液(简称组织液或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液、胃肠道分泌液。细胞外液的1/5为血浆,是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5%,细胞外液的4/5为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15~20%。胃肠道分泌液的容量变化很大,一般占体重的1--3%。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所隔开;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由血管壁所隔开。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液三者之间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互相进行交换。

人体新陈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分布以及其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奇妙的人体加以调节控制,使细胞内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是人体细胞代谢所必需的条件。可能因为创伤、感染、不当治疗、不良生活习惯而被破坏,并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这样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亚健康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人和动物体内的液体,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高等动物细胞外的液体有血浆、淋巴、脑脊髓液及组织液各种液体虽然彼此分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血浆起着各种液体之间的联系作用。由于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地流动着,毛细血管又遍布全身各处,据估计它的总面积达8310平方米左右。不过体内平时仅有小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但也足够进行机体的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消化道和肺时,从胃肠中得到养料,从肺中得到氧气,流经全身组织细胞时,通过组织液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细胞,供细胞生活需要;同时细胞新陈代谢后的产物进入血液,经循环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使血液不断更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464000.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29
体液就是身体内的液体,基本上包括,唾液,精液,血液,淋巴液,等等。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的液体,包括水和其中溶解的物质,人体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60~70%。

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45%;存在于细胞外的称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25%。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液、组织间隙液(简称组织液或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液、胃肠道分泌液。细胞外液的1/5为血浆,是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 4~5%,细胞外液的4/5为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15~20%。胃肠道分泌液的容量变化很大,一般占体重的1--3%。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所隔开;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由血管壁所隔开。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液三者之间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互相进行交换。

人体新陈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分布以及其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奇妙的人体加以调节控制,使细胞内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是人体细胞代谢所必需的条件。可能因为创伤、感染、不当治疗、不良生活习惯而被破坏,并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这样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亚健康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人和动物体内的液体,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高等动物细胞外的液体有血浆、淋巴、脑脊髓液及组织液各种液体虽然彼此分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血浆起着各种液体之间的联系作用。由于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地流动着,毛细血管又遍布全身各处,据估计它的总面积达8310平方米左右。不过体内平时仅有小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但也足够进行机体的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消化道和肺时,从胃肠中得到养料,从肺中得到氧气,流经全身组织细胞时,通过组织液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细胞,供细胞生活需要;同时细胞新陈代谢后的产物进入血液,经循环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使血液不断更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7154.htm

第3个回答  2008-08-29
体液
开放分类: 生理、生物、科学、营养学、性行为

体液就是身体内的液体,基本上包括,唾液,精液,血液,淋巴液,等等。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的液体,包括水和其中溶解的物质,人体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60~70%。

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45%;存在于细胞外的称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25%。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液、组织间隙液(简称组织液或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液、胃肠道分泌液。细胞外液的1/5为血浆,是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5%,细胞外液的4/5为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约占体重的15~20%。胃肠道分泌液的容量变化很大,一般占体重的1--3%。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所隔开;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由血管壁所隔开。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液三者之间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互相进行交换。

人体新陈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分布以及其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奇妙的人体加以调节控制,使细胞内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是人体细胞代谢所必需的条件。可能因为创伤、感染、不当治疗、不良生活习惯而被破坏,并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这样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亚健康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人和动物体内的液体,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高等动物细胞外的液体有血浆、淋巴、脑脊髓液及组织液各种液体虽然彼此分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血浆起着各种液体之间的联系作用。由于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地流动着,毛细血管又遍布全身各处,据估计它的总面积达8310平方米左右。不过体内平时仅有小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但也足够进行机体的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消化道和肺时,从胃肠中得到养料,从肺中得到氧气,流经全身组织细胞时,通过组织液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细胞,供细胞生活需要;同时细胞新陈代谢后的产物进入血液,经循环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使血液不断更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艾滋病病毒是可以通过体液的接触而传播的,尤其是精液和血液。这也是为什么性交的时候,建议带避孕套的原因。注射器一定要用新的,或者消毒过的。通过防止体液的传播,而防止艾滋病病毒。接吻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机会相对比较小。但是通过接吻,其他病毒还是可以传播给对方的。

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血液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其中包括:水(91%)、蛋白质(7%)、脂质(1%)、糖类(0.1%)、无机盐类(0.9%)、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血浆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三类。白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有重要作用。球蛋白与抗体产生有关,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在血浆中无机盐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总值为两者之和。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红细胞在此溶液中大小、形状不变,故称为生理盐水。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胀大,破裂,发生溶血,故低渗溶液不能用作静脉输液。血浆胶体渗透压在保持血液与组织液间的水平衡中有重要意义。血浆蛋白减少时,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吸水力减少,水分潴留于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其含量与糖代谢密切有关。正常人血糖含量比较稳定,血糖过高称高血糖,或过低称低血糖,都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血浆中所含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酯和胆固醇等。这些物质是构成细胞成分和合成激素等物质的原料。血脂含量与脂肪代谢有关,也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血脂过高对机体有害。

红细胞是血球当中最多的一种,是边缘较厚,中央略凹的扁园形细胞,直径7~8μm。细胞质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而显红色(见血细胞示意图)。

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的,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衰老的红血球被脾、肝、骨髓等处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和破坏,平均寿命120天。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这主要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蛋白实现的。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能力。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色鲜红。动脉血所含的血红蛋白大部分为氧合血红蛋白,所以呈鲜红颜色;与二氧化碳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碳酸血红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都不牢固,很易分离。

在氧分压较高肺内,静脉血中的碳酸血红蛋白解离,并与氧结合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而在氧分压较低的组织内,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并与二氧化碳结合转变为碳酸血红蛋白。红血球依靠其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殊性而完成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任务。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直径在7~20μm之间。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1、粒细胞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分为①中性粒细胞;②嗜酸性粒细胞;③嗜碱性粒细胞三种。2、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另外,嗜酸性粒细胞游走能力很强,也有一定的吞噬作用。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淋巴细胞是免用。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 、凝集或溶解抗原,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血小板直径为2~4μm,厚1μm,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伸出伪足。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液具有很重要的功能,完成这些功能,还要有足够的血量,人体内究竟有多少血液呢?

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即每公斤体重约有80毫升血。在此数上下10%左右,都为正常。在人体安静情况下,并非全部血液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着,有一小部分常储存在肝、脾、肺及皮肤等部位。当人体激烈运动及紧张劳动时,这些血液就释放到循环血液中,从而增加了循环血量,以适应当时人体的需要。

人类最基本的血型为A、B、O血型。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而划分的。根据A和B两种凝集原的组合,有四种类型:①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②含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③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的称为AB型;④既无A,也无B凝集原的称为O型。

应当指出的是,除A、B、O血型之分外,还有Rh血型阳性和阴性之分。我国汉族人Rh阳性率达99%,塔塔尔族人为84.2%;苗族人为87.7%。因此输血时,还需注意Rh血型的鉴定。

Rh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抗体,输入Rh抗原后才在体内产生。Rh阴性的人,如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即产生Rh抗体,当他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时,输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即出现凝集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另外Rh阴性的母亲,如怀的胎儿为Rh阳性血型,胎儿的红细胞可因胎盘绒毛脱落等原因而进入母体循环,使母亲产生Rh抗体。她再次妊娠时,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如胎儿仍为Rh阳性血型,则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而死亡,成为死胎。

各类血细胞发生经历了从原、幼年到成熟等各个阶段。各类细胞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是:

(一) 细胞由大变小。(二) 细胞质的嗜碱性逐渐减退。(三) 细胞核由大变小,最后消失(红细胞 或分叶(颗粒白细胸),核染色变深。

各类血细胞通常在成熟后才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我们在正常血涂片中只能见到各类成熟的红血细胞。只有网织红血细胞例外,正常时占红血细胞总数的0.3—2%,当骨髓内细胞生成加快时,血液中网织红血细胞数随之升高,反之则降低。临床上常检查血液中的网织红血细胞数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指标之一。
第4个回答  2008-08-29
体内组织间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浆(不是血液)、淋巴液、组织间隙液等。广义的体液还包括体内分泌的液体,如唾液、精液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