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跟TA的沟通,带来了这么多痛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你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吗:

发生冲突时,如果你不再说话,对方就会不依不饶、咄咄逼人。可是,当你说出自己的道理,争吵又会进一步升级。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通过沟通让双方满意。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沟通都是惯性反应,而这些惯性反应的本质,都是自我保护,没有考虑过解决问题、达成共识。所以,不会把事情向好的方向有任何推进,只会增加痛苦。

通常,我们会有5种沟通惯性反应:

1、逃避。 既然跟你沟通会被攻击,那我直接拒绝与你沟通。

2、投降。 反正你都是对的,我只能默默忍受。

3、抵抗。 事情不是这样的,你乱说。

4、反击。 你攻击我,那我也攻击你。

5、攻击。 你让我愤怒,我就对你指责、控诉。

如果我们不走出这些惯性反应,不管你怎么做,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只有脱离惯性反应,倾听他人,以同理心体察他人,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才能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拥有愉快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走出惯性反应、展开有效沟通呢?

安安老师在她的《安心正念课》中为我们提供了方法: 正念沟通。

正念沟通分为四步。

“正念聆听”是指不带判断、全心全意地,专注于当下听对方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心多用。我们会一边玩手机一边听人说话,一边听音乐一边听人说话,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人说话。除此之外,当我们听别人讲话时,脑子里还不停地评判:“他讲得对”“他讲得不好”“他讲这一点我赞同”“他讲那一点我不赞同”,同时,我们还会马上纠正或反驳。

我们经常以为不需要用心听,甚至不用听完,就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当我们带着评判听对方讲话的时候,对方真正的需要、真实的情绪,是接收不到的。因为我们已经先入为主地强加了自己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都不是事实。

著名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特别重视倾听的力量。他说自己这样看人:

“第一个是看我讲话时,他会不会打断我?打断话的人既不礼貌也对自己不利,因为他打断我,以为知道我接着要讲什么,可是90%他都猜错”。

90%都猜错,这就是不倾听的结果。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知。我们要学会正念倾听。先全心全意地、耐心地听对方讲完,不要马上去评断讲得对还是错。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对方到底要表达什么,对方究竟感觉到什么样的情绪,对方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同理联结,分为2步:

首先,停止惯性反应,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对方身上。

通常,一旦听到我们不想听的话,我们的大脑就会进入自动导航模式,产生愤怒、害怕或者是烦躁、难过等情绪,进而使我们进入投降、抵抗、逃避、攻击或是反击的惯性反应沟通模式。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惯性反应呢?

唯有保持一颗觉察的心。

当我们保持对自我的觉察,我们对于自己的状态是清醒的,我们会知道:我现在可能即将要落入惯性反应。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脱离原本的惯性模式。

你可以告诉自己,深深呼吸,慢慢放松,把焦点从自己转到对方身上。也就是说,我知道我的情绪和想法,现在我愿意去感觉对方的情绪,了解对方的想法。

其次,进行同理联结,告诉对方你的理解与包容。

所谓同理联结,是指我看见你了,我听见你了,我察觉到你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我看到你想要的是什么,我也感觉到你的情绪是什么。而且,要把这些你的理解与包容告诉对方。如此,对方就很容易放下自我防御,开始与你坦诚沟通。

比如说“我知道你在生气,我知道你很难过,真是抱歉让你有这种感觉”。如此一来对方的自我防卫也会软化下来,彼此对立的情况就扭转了。

只讲事实与感受的‘我’语句,是指在跟对方沟通的时候,只陈述事实与自我感受。这样做可以避免使对方感觉被指责,再次回到对立状态。

举例来说,太太跟先生前一个星期就约好去看电影,结果太太跑到电影院去等,左等右等,而先生却一直没来。此时太太很生气,于是给先生打电话。先生说:“我忘了,我在加班。”回家后,太太说:“你从来没有把我放在心上,每次你都这样,你一点都不尊重我。”这就是我们平常的沟通语句。

现在,我们改成只讲事实与自我感受。首先不加批判地陈述事实,比如这样说:“我昨天在电影院里面等你,我们一周前就已经约好了,但是你忘记了。”接下来就讲感受的“我”语句,比如说:“我觉得有被冷落的感觉,我觉得不够被尊重。”

发现“你”语句与“我”语句之间的差异了吗?当有很多的“你”在里头时,会让人感觉被指责,从而引发自我防御,关上心门。相反,用”我“语句,就没有指责感,会让对方愿意体会我们的感受,从而产生联结。

所以,更好的沟通语句是用“我”开头,把事实和自我感受讲出来,不指责对方。

“创造共识”意指你愿意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跟对方达成共识。

美国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在他的《第3选择》一书中说道:

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

所言极是。我们在进行正念聆听、同理联结、讲了事实和自我感受以后,还要邀请对方共同创造一个两人都认同的方案,而不是听你的,或者听他的。你们可以都说出或写出自己的需要,然后,研究如何尽量让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比如,有一对夫妻,妻子从小在北京长大,家庭关系很简单,而丈夫是东北人,亲戚很多。结婚后,妻子只想过好小日子,经常出去玩玩。可丈夫却不断让亲戚来北京小住,尤其过年过节时,一来就是很多人,以致妻子的旅游计划总是泡汤。每年他们都会为此吵架,妻子也明白丈夫是对的,可心里就是难受。

现在,他们把各自的需要写在小纸片上,一个纸片写一个需要,然后把所有的纸片都放在桌上。看看如何能让所有的需要都被接受,而不是有的要被忽略。

妻子的需要是:一家三口能出去旅游;逢年过节能真正的休息,而不是照顾一大家亲戚;丈夫能多陪伴我。

丈夫的需要是:小时候很穷,父母吃了很多苦,现在生活富裕了,希望能与他们分享;妻子能理解和支持我,对他们也好一点,而不是只对我一个人好。

他们商量的结果是:每个月找一个周末一家三口开车去郊外玩;一年有三个长假,春节那个长假就接亲戚们过来,五一和十一选一个,三口人出去旅游,另外一个是丈夫自己回东北和家人一起过,妻子和孩子在北京好好休息。从此,他们再也没为这件事争吵过。

发生冲突时,只听你的或者只听我的,都会令人不满。唯有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都得到尊重和接受,最终达成共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3选择》里有一句话:

正念沟通,正是转变了我们大脑自动导航的思维模式,从只关注自己转变为让彼此联结,创造共识,从根本上解决了冲突,从而使沟通效能最大化。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改变。 愿我们都能通过《安心正念课》这本书,学会并实践正念沟通的技巧,收获幸福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