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预制板楼老旧小区如何改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4-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越来越高,住在乡下镇上的人有越来越多的都往城市中去,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老旧小区的改造。那么城市预制板楼老旧小区应该如何改造呢?

小区面貌翻新

主要解决老旧社区基础设施破损、老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路面凹陷、地基下沉、漏水、内外墙墙体脱落、地下停车库灯光昏暗、消防设施老化过期、楼梯开裂、承重墙受影响、监控摄像头老化等。

处理小区拆除违建及绿地、道路违章设施;清理楼道杂物及各类小广告;统一规范沿街商铺和建筑物立面;修复破损墙体以及其余老旧小区所涉及到的“脏、乱、差”问题。

强化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应当在图纸中明确EPS板等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指标,外保温工程中EPS板粘贴等重要部位施工应当在图纸中明确施工节点大样图。设计单位人员应当“驻场”服务,及时解决工程施工图纸存在的各种问题。

部门联动共议

以往开展老旧楼院改造项目是根据楼院基础情况,统一制定改造方案,软硬件设置统一布局,没有结合楼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详细的改造方案,改造完成楼院丧失了原有的年代感。

针对老旧楼院改造项目,社区结合创新治理试验区创建工作,积极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平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突显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社区党委积极召集改造相关的执法部门、施工单位、设计院、供电所等多家的单位,围绕改造项目及内容,每月定期召开社区旧改联席会,按照楼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院一案”的具体改造实施方案。

在保留楼院文化、年代感的同时,结合居民诉求中急难愁盼的上下水管网改造问题,做出来精细化、针对性改造方案,施工单位、设计院等参与改造单位在会上明确改造内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施工进度,结合社区的民意征集,推进、完善、调整,将居民的心愿融入改造项目当中,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空心楼板的基本评价

采用空心楼板的住宅,基本上是2000年之前的建筑,设计标准较低,尤其是1990年前,对砖混结构没有抗震设计的概念;大部分没设构造柱,圈梁都是隔层设置。1990~2000年,抗震构造措施要略好于此前年代的,总算有了抗震设计概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9-87。但致命的是采用空心楼板是预应力构件,搁置墙体长度不足,脆性结构,整体连接抗震性能差。空心楼板已经成为过往历史。

房屋功能提升

在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设置门禁、车库以确保业主正常生活,垃圾分类以及门禁问题以此确保老旧小区的环境和安全问题。居民群众有出资意愿的,可同步对居民室内老旧的上下水管网和老化的电路、供气、供暖设施进行改造和加装。

强化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现场动火审批制度规定,明确项目负责人消防责任,未履行动火审批手续的不得使用明火,电焊、气焊施工前必须制定专项防火措施或方案并严格组织落实。

居民协商共议

说到底,老旧小区的改造还得听居民的,自己的小院自己说了才算,所以我们改造项目必须以居民的意见为主。老旧小区怎么改,改哪里,都是社区通过协商议事四步工作法得出来的:

一是网格巡查听民意,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通过日常网格巡查、走访入户收集居民急盼诉求;二是调查研究定议题。社区两委班子根据收集的诉求事项,召集相关单位明确前期调研摸底情况,制定相关解决方案(草案);三是民主协商议民事。每月定期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召集相关单位、居民、“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将议题和方案,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民主表决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四是多方共治抓管理。议事会达成的方案及事项,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企业、派出所等多方参与管理,持续推进实施进度,并向居民及时公布结果。将协商议事工作方法融入到老旧楼院改造当中,将居民的心愿、诉求融入到改造当中,通过议事,提高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密切了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真正做到了“我的小院我做主”,不断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