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圣人的共同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曾国藩与王阳明和孔子一样,都是要立志做圣人,这圣人到底为什么想做圣人?

我们来对比一下孔、王、曾这2.5个圣人的生平。找找为什么他们能称为圣人,为什么都非要选择做圣人。

圣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活了72岁,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年轻的时候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四书之一《论语》就是他的弟子记录他的话语。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活了57岁,心学创始人。龙场悟道,南赣定乱和平定宁王,说明王阳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主要代表作就是《王阳明全集》和《传习录》。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活了61岁,创立了湘军。一生严格要求自己,留下的文字达两千万之多。

只有孔子活得相对来说时间长些,其他两位都没有能够安享过晚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早年职场混得不怎么样的人。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他的儒家思想与当时帝王的认知相去甚远,所以不得不到处找工作。王阳明的身体状况主要是从被皇帝打了100多大板开始了。从小身体就比较弱,又加上挨板子,差点丢了性命。在被流放的地方龙场,终于参透了人生的真谛。曾国藩从小资质愚钝,三十岁以后才慢慢发迹,官场也不如意,直到后来被皇帝开除出官籍。等再次启用的时候,也悟透了人生,知道自己笨拙,就用笨人笨方法,反倒赢了太平天国这些熟读三国的“聪明人”。

经历过苦难的人,内心比普通人都要丰富厚重很多,长期处于loser的状态也更容易接近,更能体会到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悟性高的孔子和王阳明才能较早的想明白这些道理,较早的开悟成为圣人。曾国藩相对来说开悟的时间晚,他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再加上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从一个屌丝中的屌丝,数十年如一日地自律和坚持,最终成为一个半圣人。

正如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称为圣人的原因也好像慢慢被解析出来了。

下面回答问题。

问:圣人为啥做圣人?

答:他们都是loser,但又想成功,所以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勤奋和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终于累积成普通人几十年都难以赶上和超越的人,因此被称为“圣人”,其实就是“loser逆袭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