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实践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6-09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第2个回答  2021-06-09
军事企业,民用工业,兴办新式教育,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
第3个回答  2021-06-09
晚清思想家和文史学家魏源(1794-1857年)就是从思想层面为洋务运动及其工业教育打下基石的启蒙者。魏源根据林则徐的实践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对外方针和指导思想。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译成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他在该书的《叙》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4]“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封建统治者中的先进人物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认识、态度和行动纲领。它的前提是从技术层面承认西方国家已经长于中国,而且认识到列强正在依恃这种“长技”,使朝野上下沾沾自喜、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依靠中国固有的技术手段已无法“制御”。要想有效地抵抗列强,摆脱深重的社会危机,必须学习列强的先进技术。
然而,在这些饱览中国传统典籍、赞赏儒家道德礼仪、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并竭力维护专制社会秩序的官宦士大夫看来,拥有“长技”并不能改变“夷”的鄙陋类属,“师”的对象是“夷之长技”而非“夷”本身,目的是为了“制夷”而非从文物制度上“变夏为夷”。虽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提出来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并无多少人热烈响应,但它终成为洋务派开展洋务活动并兴办以军事制造、机械工艺学堂为核心的工业专门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后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文教方针和指导思想的雏形。
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魏源提出了建立中国现代军工企业和国防军队的初步设想。“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师夷长技”就应该建立自己的造船造炮工厂,并以西人为师,学习西洋各国的造船造炮技术,以及在新式装备下的阵仗之法。他建议朝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不仅如此,还要“延西洋柁师教行船演炮之法,如钦天监夷官之例,而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4]。中国人自己一旦学会以后,就可“不必仰赖于外夷”了。后来洋务派的早期事业基本上就是这一构想的忠实实践。魏源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人应该学习西方近代制造技术,可谓是中国近代工业教育思想的先驱。
第4个回答  2021-06-09
主要是应用层面的实践。开办工业,组建西式军队,兴办西式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