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结局应如何理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4
第2个回答  2020-01-19
《边城》中这句富含深意的结束语:“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如果按照固有的思维来解读,这是一个模糊性结尾,其中蕴含着两种可能性,而可能性的取向则完全交由读者。但如果从细微处分析,或许会发现另一种可能性。
“明天”一词在文中是以双引号的形式进行处理的,这个“明天”可能是否定式的“明天”。从符号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不乏存在这种可能。这一结尾可能就暗含着这样一层意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后一句仅是对前一句的重复,以表现沈从文对傩送“离去”之“难归”的叹息!从上述分析来看,《边城》中傩送归来并与翠翠相聚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这并不是说笔者在刻意地渲染这部小说的悲剧色彩。
扩展资料
《边城》全文原分11次发表于1934年1月1日-21日,3月12日-4月23日《国闻周报》第十一卷第1-4期,第10-16期。1934年10月由上海生活书店最先出版。其新题记曾这样写到:“九月至平结婚,即在达子营住处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树荫下写第一章。
在《国闻周报》发表。入冬返湘看望母亲,来回四十天,在家乡三天,回到北平续写。二十三年母亲死去,书出版时心中充满悲伤。”据此,推断其创作时间大致是在1933年的秋季到1934年的春季,且中间因回湘探望母亲,中断了一段时间的写作。
这也难怪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边城》后面一部分的情感色彩略显悲凉。不容否认的是母亲的突然离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沈从文的创作心境,作者难以继续前期的温情,使这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笼罩上一丝忧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边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