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读书方法论中,对我有指导意义的几个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文/吉祥君

昨天,出于偶然听了去年李笑来老师在朝夕微课堂关于他自己读书的分享,获益匪浅。原本打算整理出课程框架,但在搜索后发现有许多同学已经整理过,并且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里也有课程的文字版。所以,最后决定只写几个对自己有指导意义的点,也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所帮助。

我理解的,这里边有两个点。一个是,对于《史记》《资治通鉴》这类明显很难读、明显需要反复阅读学习的古籍经典,最好的方法是先半懂不懂的通读一遍。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掌握整本书的骨骼脉络,也能在接下来的研读学习中把握住重点。另外一点,对于我们认为有必要一读并且已经开始读了的书,不管能懂多少,一定要整本书读完,否则前期的选书和阅读时间,就完全浪费掉了。阅读也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只有不断的去读自己读不懂的东西,才能有进步和突破,否则就是在用舒适的阅读自我麻痹自我安慰。

而我总是做不到这一点,自己的阅读史上有无数次半途而废的经历:读了不到五分之一的《全球通史》在书架上摆两年了,才读到尧舜禹的《史记》也吃了一年灰了,读了一半的《红楼梦》也撂下三个月了;《基督山伯爵》从高中开始断断续续的看、听却到现在也没看到复仇,《苏菲的世界》看了N次也只看了开头,《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看到中途就把书送人了,无数的书只看了开头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这一点对我来说极其重要,不仅需要克服对经典古籍的畏难心理,还要克服看书半途而废的坏毛病,否则沉没成本只会越来越大。

想着如何克服这两个问题,突然就有点子冒了出来,那就是把阅读和旅游“捆绑销售”:给自己觉得有必要读的每本书定价,50-500元不等(比如小说定价50,普通非虚构类书籍100,全球通史、红楼梦等200,英文原版300,学术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500),每认真地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就给自己存相应的旅游基金;而这些钱只用于旅游,旅游也只能用这些钱。觉得这个对自己应该会有不错的激励作用的,当然,首先我得有钱存……

写作不同于阅读那么简单。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阅读体验,读到某处,突然产生共鸣或者想起自己也有类似经历时,脑海里的画面就出来了,紧接着思绪也莫名其妙飘走了,一个点连着一个点,越飘越远,猛然回神,才又去找刚刚看到哪了。而写作时却很少有走神的情况,因为写作是思考,是把CPU处理完的东西外化的一种方式,只有集中精力才能进行。

那为什么说,写作可以升级阅读操作系统呢?首先,写作可以锻炼人的专注力,一旦走神你便没法写出一个字来,只有专注于思考,才能写出东西来。而专注力越高,对于阅读帮助越大。其次,写作是有主题有目标的输出行为,所以基于写作的阅读就会变得更主动和有目标性。同时,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写作就相当于把阅读的内容“教给别人”,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好的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总之,阅读和写作,就是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不仅是李笑来老师,还有很多的用知识变现的大牛们,都不提倡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利于思考,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在碎片化的时间下低效阅读,可能会给人一些“我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阅读”“我在很努力的提升自己”“我管理好了自己的时间”之类的错觉,而实际上却在原地踏步。只有完整的系统的去阅读,才能更好的吸收消化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固定时间固定时长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会对生活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所以关于这一点,要强调两方面, 一是要每天留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整块时间用来阅读,二是要阅读完整的书籍(整本或整套)。 李笑来老师说:到最后,一个人的总价值基本上相当于他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时间长度再乘以那些被解决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深以为是。

李笑来老师关于精读专门有篇文章,标题就是这个,想了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只字不差的阅读”

在以往的经验里,总认为阅读没必要一字一句,眼睛快速扫过,那些重要的信息就已经进入大脑开始处理了,只字不差的阅读完全就是阅读障碍,并且很浪费时间。但听到李笑来老师强调“只字不差的阅读”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书看完就忘,或者看完也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

一方面,是自己 把阅读等同于阅读理解了 ,以为自己读完了就是读懂了,很少去问到底读懂了什么,也很少再回过头去想整本书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出于对阅读速度的追求,而 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 ,或者说遇到有疑惑的地方,眼睛扫的太快,不情愿停下来思考。对于“低水平勤奋者”来说,做什么事情恐怕都比思考轻松,一旦开始思考就浑身不舒服,脑子短路,胸闷气短,特难受,最后还是选择舒适的姿态去阅读。所以,读过了那么多书,我却依然一无所知。

“只字不差的阅读”这个观点,我不赞同也不反对,毕竟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但它确实给了我触动,也是个很不错的点子,所以试一试也不是不可以。

以上就是我在李笑来谈自己读书经验中学来,并打算在今年践行的几个点,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来年看成果。加油吧,皮卡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