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城市中有: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 那么这个 格勒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俄罗斯的城市中有: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 那么这个 格勒 是什么意思?

苏联、俄罗斯有以名人命名地名的习惯。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名中的“格勒”是城市的意思。(“格勒”与现代俄语中的город发音接近) “堡”也是城市的意思(大概缘于德语)“斯坦”是国家的意思(缘于突厥语,俄语)。 其他一些城市名称确实有字尾,如布拉格维申斯克(布拉格维-“报喜”的意思)、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与人名有关)、哈巴罗夫斯克(哈保罗夫-人名),叶卡捷琳堡(人名) 但是,俄罗斯等俄语国家城市绝非都有后缀,莫斯科是约定俗成的译名,按照发音规则应该是“莫斯科娃”。取名于“桥”有关,明斯克(取名于обмен,即“交易”“贸易”)。这类的例子还有萨马拉,萨拉托夫等 俄罗斯不同级别的城市都有叫法 格勒----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 斯克----相当于我国的省级市 在俄语中град(гoрад )是“城市”的意思(汉语翻译为“格勒”实际发音近似于:格拉得) Ленинград(列宁格勒) 就是列宁市或者列宁城; Сталинград(斯大林格勒)就是斯大林市或者斯大林城。 至于Москва(莫斯科)、Мурманск (摩尔曼斯克)、Челябинск (车里雅宾斯克)、Минск(明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布拉格维申斯克、伊尔库茨克...等等的字尾都带有“斯克”,就没有任何解释了,大约相当于我们的: 郑州、杭州、广州、兰州、福州、柳州、锦州、常州、苏州、温州、德州、雷州、惠州、株洲......的意思

俄罗斯地名中经常有“格勒”,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是 什么意思?

苏联、俄罗斯有以名人命名地名的习惯。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名中的“格勒”是城市的意思。(“格勒”与现代俄语中的город发音接近)
“堡”也是城市的意思(大概缘于德语)“斯坦”是国家的意思(缘于突厥语,俄语)。
其他一些城市名称确实有字尾,如布拉格维申斯克(布拉格维-“报喜”的意思)、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与人名有关)、哈巴罗夫斯克(哈保罗夫-人名),叶卡捷琳堡(人名)
但是,俄罗斯等俄语国家城市绝非都有后缀,莫斯科是约定俗成的译名,按照发音规则应该是“莫斯科娃”。取名于“桥”有关,明斯克(取名于обмен,即“交易”“贸易”)。这类的例子还有萨马拉,萨拉托夫等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分别是哪里?俄罗斯还有什么格勒?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是现在的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就是现在的伏尔加格勒 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啦。他们的地名都是名人的名字。分布是彼得一世。列林。斯大林。伏尔泰。

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请问这中的“格勒”二字是什么意思?

地名称谓
“格勒”是"城市"的意思,俄语中所有的城市名称后面都要加这个字尾,只不过按我们的习惯在翻译上有所不同。比如:莫斯科的“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克”,都和“格勒”一样,是同一个字尾。

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是不是同一个城市?, 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是否是一个地方

不是
列宁格勒州位于东欧平原的西北部,濒临芬兰湾、波罗的海、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领土从北到南的距离为325公里,从西到东的距离为446公里。其南部与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交界,西部是爱沙尼亚,西北部是芬兰,北部是卡累利 *** 和国,东部是沃洛格达州。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现已更名为伏尔加格勒
圣彼得堡(saint peter *** urg)(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包括卫星城和郊区共占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500万。

俄罗斯的斯大林格勒更名为(  )A.伏尔加格勒B.列宁格勒C.戈尔巴乔夫格勒D.明斯

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这座工业城市始建于16世纪,1925年更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为伏尔加格勒.
故选:A.

斯大林格勒在俄罗斯的那哪里

就是今天的‘伏尔加格勒’。位于莫斯科东南,距离哈萨克不远。

为什么德军拿不下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这两座城市

从战略层面上说,这个主要是希特勒自己对于战争总的指导方针概念模糊,从入侵法国开始,他直接干预军队将领的指挥作战,最后导致英法联军几十万人从敦刻尔克逃离,因为从一开始他自己也没有底到底能不能拿下法国,某种层面上说他就是个胆大的赌徒,确实有着过人的才智而且初期运气之神总是眷顾有加。
大概说下法国战局是为了抛砖引玉下面的俄国战局,其实在入侵俄国之前希特勒打算实施海狮行动即入侵英国,前后做了一年多的军事动员和准备,但是最终还是放弃,原因只有元首自己清楚,没人说的清楚,有人说希特勒本打算和英国人联手来称霸世界,但是丘吉尔不屑于顾让他转而把目标转向了刚站稳脚跟的苏维埃政权,想想不可思议吧,怎么说苏维埃继承的也是强大的沙皇俄罗斯帝国,但是德国人在苏芬战争后看到了苏联军队简直不堪一击,而且日耳曼人对斯拉夫人种有种本能上的厌恶,总觉得他们是劣等民族,根本不堪一击,扯得远了。当然从纳粹政权鼓吹的雅利安民族的生存空间的理论来说东扩也是更便于实施的一个方案相较于横渡英吉利外加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
扯到正题吧,俄国战役一开始,德国人兵分三路,北方集团军群方向为列宁格勒,这个目标的意义在于政治意义巨大。中路中央集团军群直取莫斯科,这个目标是战役开始的首要达成目标,因为俄国冬季来的早,德国人想速战速决。南方集团军目标乌克兰方向和克里木半岛,即南部港口重镇塞外斯托波尔军事要塞。初期主要目标就是直取莫斯科主攻方向也在莫斯科方向,其他的目标都是辅助性的。但是随着战局走向,苏军确实如初期预测的不堪一击,刚一接触防御基本马上土崩瓦解。德国人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贪得无厌,想把每个地方都牢牢地攥在手里,但是俄国太大了,德国国防军兵力马上显得非常吃紧。虽然主要的军事领导人都对变更主动方向有强烈的反对意见,希特勒这个时候却把本来兵力有限的中央集团军群中宝贵的装甲机动兵力被调往战局日渐胶着的南线,而且频繁的神经质的干预各个军事行动,所以莫斯科战局进度后来非常缓慢,直到临近严冬,而且又是俄国历史上罕见的极寒天气,本来冬装防寒措施基本没有的德军在里莫斯科城只有几十公里的时候,都能看到远处红场上的标致建筑物时,被从俄东西伯利亚紧急调来的几个精锐师击溃。虽然由于希特勒坚决要求死守每一寸所占领土,俄国西伯利亚师的反击被遏制了,但是由于天气第一年的进攻也基本停滞,北边列宁格勒虽然被围困但是由于俄国人的死守,气力完全耗尽的德军也只能作罢转为长达数年的围城战。这里补充下,列宁格勒城后紧挨着一条河流没有被完全封锁,所以得以靠后方的物资援助来维持抵抗。
第二年德国指定新的作战方案,希特勒反复无常的性格再次彰显无疑,他放弃的首先占领莫斯科的目标,把主攻方向南移,南部乌克兰粮仓和北高加索油田都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从战略安全层面上看,这个选项也无可厚非,因为装甲机动部队的命根子就在油上,而且仅有的罗马尼亚油田对面就是克里木半岛的俄军。但毕竟兵力有限,而且经过半年的苦战德军的伤亡也是很大的。所以直到部队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的时候,元首和陆军参谋总部的高阶将领对战局的未来走向和认知反生了严重分歧,将军们的意见是集中优势机动兵力在一点上突破后进而达成战略纵深最后瓦解俄军的战斗力,因为战争初期德国人就是靠的机动速度和各个兵种的合理调配取得了傲人的战记,而不是像俄国人为了一块无战略意义的土地而死守最后被全歼。机动作战的目的就是最快速的达成有效纵深突破来瓦解和扰乱敌军任何的军事部署,不给对方任何时间来实行战术反击。但是希特勒就像鬼迷心窍一样,拒绝任何人的反对意见,从他在军事领导人事的频繁变动中,可以看到他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他的决定。所以第二年的战局,军事行动目标众多,有限的机动兵力从南到北被调来调去,好多有生力量几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战力量,都被无情的消耗在了装卸和运输的路途上。俄国人经过大半年的血的教训,慢慢的摸出了德国人的作战风格,所以当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誓言拿下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俄国人源源不断的把后备军都调到了伏尔加河对面的斯大林格勒。等保卢斯的军队被围困时,南部那支装甲机动部队仍在俄南部草原日夜兼程的奔向北高加索。最后曼斯坦因将军用东拼西凑的混杂作战部队在距离被围第六集团军仅仅几公里的地方开启一个缺口的时候,希特勒拒绝了保卢斯撤退的建议,坚持死守斯大林格勒,这样俄国人达成了合围,到弹尽粮绝时,最终保卢斯没有执行元首要求自杀的要求,而是带着二十几万的人的部队投降。至于说后来的德军将领写的回忆录解释说第六集团军的损失没有像苏联官方说的那样夸大,但是一个整建制的部队被吃掉确是一个铁的事实。
希特勒后来的军事作战部署都和机动作战理念背道而驰,机动灵活的作战变成和一寸一寸土地的争夺战,本来数量有限的兵力就慢慢被俄国人海战术的海洋消耗掉了。战争后期连有兵力人数优势的俄国军队都把成年参战男子的年龄扩大到60多岁,想想德国人那点人口那里够填这种大坑的。另外,补充下,自从俄国沙皇倒台苏维埃建立政权,二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尤其是苏联的工业化确实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且在一战后,最先由英国人提出的装甲机动作战理念而转化为实际操作就发生在苏联,而且一战后德国仅仅保留的几万国防军的还派出了顾问来向苏联求教装甲兵理论实践而且甘愿拜师,挺讽刺的吧,几年后,学生把老师揍的死去活来的。再说下,武器装备,苏制的T43其实并没有一些论坛说的不堪一击,德国为什么后来花大力气研制虎式坦克,就是因为初期刚刚装备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并不能有效遏制T34的火力,而且T34造价成本低得多,数量是精益求精的德国人望尘莫及的吧。最后,我记得以前看过的古德里安的回忆录有说过一段话,在二战开战前期,他是负责装甲部队训练的研究的,他一直在抱怨说机动化的装甲部队应该全部机械化,但知道二战开打,很多运输工具还都要靠马托牛拉的,我想说的意思你应该能明白了吧。
忘了说了,美国人参战后也源源不断的向俄国人运送物资补给,据说数量相当客观,不然战局最终的走向真的不好说。

二战时苏联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是现在的那个城市?

列宁格勒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俄语: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旧称: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 和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俗称:Питер )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是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也是仅次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斯大林格勒就是今天的伏尔加格勒1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名”斯大林格勒” 。重要河港。伏尔加格勒州首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