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五次侵华:名称、时间、过程、结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6
1. 鸦片战争
-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开辟殖民地市场,倾销英国工业品,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 经过:
- 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
-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战争结束)
-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 影响:
- 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 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滑答中的巨额开支,以亩裤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是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 背景: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 过程:
-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
- 1857年,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
-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迅让简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
-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
- 1858年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
- 1858年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 结果:
- 1858年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
- 1860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
-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
-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 影响:
- 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 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
-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而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由此爆发。
-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与《马关条约》(1895年):
- 背景:
- 日本征韩侵华早有预谋,是日本既定国策。
- 东学党起义——机会:在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侵略者以保护在朝日本侨民为由也派兵进入朝鲜。
- 中国的态度: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 重要战役:
- 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
- 海战——黄海战役和威海战役。
-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 割地: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这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数额最大的一项赔款。
- 开口通商:开放苏州和杭州,这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另外还开放沙市和重庆,这已经属于长江的中上游地区。
- 开办工厂: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从条约上肯定了帝国主义开办工厂这种资本输出的合法性。
- 国联军侵华(1900年)与《辛丑条约》(1901年):
-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庚子之役):
- 义和团运动: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也日益高涨。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6,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赔款: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 “使馆界”: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把守。
- 对义和团运动中的官吏和中国人民的惩治: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不叙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 拆毁京津附近的炮台: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这样清政府在京津地区御敌能力就大大减弱。
- 外务部的设置:改1860年代设置的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 影响:
-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是义和团运动却前所未有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