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事件中的弱势群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01

了解孩子,能够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小学打打闹闹,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爸爸妈妈们不用过分担心,放轻松些。即使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也不要过于扩大“欺负事件”的负面效应。孩子从小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未来他们独自面对挫折、困难、问题等都有帮助。顺风顺水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遇到很多问题会发慌,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家长,先要了解自家孩子,他们的成长在什么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孩通常会是什么样子的,自家孩子是什么性格,TA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吵闹、沮丧,什么样的事情会让TA烦躁,TA是不是特别爱生气,生气时会做什么反应,等等。除了日常与孩子正常沟通交流外,要排除身体上的外伤,还要仔细观察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到家时的情绪,是否有害怕去幼儿园或学校的倾向,是否有头痛、胃痛、做噩梦、尿床等反常的反应,是否打不精神、情绪抑郁?



当孩子告诉我们在幼儿园或学校TA的遭遇时,我们要耐心听TA讲完,不排除一件事情可能从两个孩子的口中传递出两个版本。孩子如果受了委屈,TA更多是想从父母地方得到亲情的抚慰和指导。如果我们明明心疼得不得了,可说出来的话却是指责、嘲笑的言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软弱,很无能,或者很笨。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上情绪教导方面的知识,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的情绪是生气,是气馁,是委屈,问问孩子,爸爸妈妈怎样帮助TA,TA才会好过些?是否需要爸爸妈妈寻求老师帮助,或者与对方家长联系?

如果孩子问我们该不该还手的问题,先问问孩子打不打得过,对方比TA高大还是瘦小?在确定打得过的情况下,应该还回去。李玫瑾老师提及自己的外孙女上了幼儿园,刚去就被一个小男生推倒,头上摔了一个包。外孙女回家后,李玫瑾老师就教给外孙女“学会动手,保护自己”的原则,可以拽耳朵,踩脚,用力推开要打人的孩子;不能挖别人眼睛,不能掐脖子,不能用指甲挠人脸等等。让孩子知道还回去的分寸,比鼓励孩子用打来解决问题对孩子更有利。

如果自家孩子是欺负人的一方,家长们也要留心了。根据全球学校欺负问题研究的主要开拓者、挪威卑尔根大学的Dan Olweus教授多年的跟踪研究、数据调研——经常欺负他人的儿童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 4倍。我们家长需要教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而非把坏情绪发泄到另外孩子的身上,要让孩子学会用言语表达去解决问题而非武力,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02

如何帮助孩子免受欺负困扰

“欺负”带给小朋友很多负面影响,如果没有父母及时有效的疏导,孩子的自信心、自尊、认知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免受欺负困扰的一些方法。带着这些方法,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时,知道可以做什么来保护自己,而不是不知所措。



学会呼救。当下城市中的幼儿园、小学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孩子们玩耍时的和谐,如果孩子受到了身体上的疼痛,请孩子第一时间呼救,请求老师或保育员的帮助,或者请求同伴喊成年人过来帮助。告诉孩子尽量不要置身于阴暗的角落或空荡荡的教室,确保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即周边是有成年人可以听到自己呼救信号的。

勇于说不。孩子们更多时候会受到言语上的攻击,包括嘲笑。我们家长要知道言语上的攻击对孩子的内心会带来很多伤害,我们先要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孩子受到了嘲笑、讥讽,应该怎么办呢?

请告诉孩子直视说坏话的孩子,勇敢说不。比如“我不喜欢你说这样的话。”“如果你以后还这样说,我就不和你玩了。”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愿,是孩子自信的表现。



寻求帮助。我们要当孩子最好的心理防卫后盾,让TA知道在爸爸妈妈这里,可以自由表达情绪,可以得到心灵安慰,可以学会问题有效解决的方法。我相信父母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但学会理解孩子真不那么容易。当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理解TA的时候,TA的很多负面情绪会消解到一大部分,也愿意和爸爸妈妈交流在学校或幼儿园的情况。

好友的儿子波波上一年级时,特别好斗。班主任邬老师判断,孩子可能在其他地方受到过不公正对待。邬老师的判断是对的。孩子后来痛苦地说出,幼儿园午休时,总是被关在厕所的经历,才发泄出内心的委屈。

为什么被关在厕所呢?因为有一次孩子尿了裤子,保育员老师被孩子的外婆指责过。

遇上孩子的事,及时和老师做好沟通,寻求老师帮助,切忌指责老师。因为老师们面对那么多孩子,总是难免有疏忽。当我们把情况真实反馈给老师后,老师会在班级内,通过集体的力量或奖惩来纠正霸道的孩子。当然我们也可以和对方孩子的家长进行冷静有效的沟通。
大家都是养育孩子的人,都想把孩子养好而非养坏。这样才会给自家孩子真正的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