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和外国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8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

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

1、理念与幻想: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而中国建筑则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
2、模仿与写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古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欧洲人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汇.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3、礼乐与逻辑:

礼乐的概念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乐记>.即美与善.艺术和典章.情感与理性.心理和伦理的密切关系.礼是社会的伦理标准.乐是社会的情感标准.[礼乐相济"或礼乐密切配合就是中国理性精神的表现形态.可以说.中国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在理性(礼)基础上所散发出的浪漫情调(乐).它所体现与蕴涵的是中国建筑的某种[诗意"美.这一点与中国人在行为方式上的[思方行圆"的处事方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建筑文化比较注重逻辑与论证.其特征可归结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天国与宗教理念.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布局.重视比例的适当与艺术的精巧.等等.所有这些特性.在欧洲人的建筑理论中都有所提及或有较多的阐述。在其建筑实体中也有较多的表现。

4、封闭与开放: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中国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世界"--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比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对内平和自守.对外防范求安的某种单纯防守性.自我封闭性.内向抑制性的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