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40到80回的章节概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8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贾母设宴招待刘姥姥,刘姥姥看什么都新鲜,闹出不少笑话,鸳鸯更施小计捉弄。众人行酒令,所说词句颇有寓意,黛玉不经意说了几句《西厢记》中的句子,引起宝钗的注意,刘姥姥的令词又引发哄堂大笑。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刘姥姥被众人哄得大吃大喝,酒醉之后更是手舞足蹈。众人途经栊翠庵,妙玉请宝钗、黛玉到里间喝茶,宝玉也跟去沾光。

刘姥姥用了妙玉的一个成窑杯,妙玉准备不再用,宝玉做顺水人情送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出恭之后误打误撞到了怡红院,在宝玉的床上睡着。好在被袭人发现并掩饰过去,瞒过了宝玉。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刘姥姥告辞回家,应凤姐之请,为凤姐的女儿起名为巧姐。宝钗审问黛玉在行酒令时背出《西厢记》词句之事,以正言相劝,黛玉低头不语。惜春要画大观园,宝钗列了个物品单子,被黛玉拿来取笑。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贾母给凤姐过生日,办的十分热闹,宝玉却要茗烟带他到郊外僻静处去祭奠“一位朋友”,最后在水仙庵撮土为香。

宝玉回家,见到玉钏儿独自抹泪,要跟她提起自己去郊外祭奠之事,却被玉钏儿劝去回贾母。贾母得知宝玉外出本十分恼怒,听说宝玉回来也就不提了。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凤姐席间多喝了几杯,提前离席回去歇息,却撞破了贾琏与鲍二媳妇的奸情。凤姐偷听得贾琏和鲍二均赞平儿,认为平儿也脱不了干系,遂打平儿出气,大闹一场,直到贾母前来调停。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众姐妹来找凤姐,邀其入诗社,凤姐知众人要其捐钱,就出了五十两银子。入秋自后,黛玉病情加重,宝钗前来看望,二人互剖金兰之语。黄昏后天色忽变,黛玉于风雨夜作《秋窗风雨夕》词,宝玉冒雨前来探望,黛玉以“渔翁”笑他,后又失语笑自己为“渔婆”,后悔不已,宝玉却未察觉。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贾赦欲纳鸳鸯为妾,其妻邢夫人来找凤姐商议,凤姐虽心知此事难成,表面却不表异议。邢夫人不便先向贾母要人,直接去问鸳鸯,鸳鸯低头不语。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贾母决意留下鸳鸯,让邢夫人转告贾赦,花钱另买小妾,贾赦自此不敢见贾母,买了个小妾放在房中。世家子弟柳湘莲与宝玉交好,薛蟠却误以为他是优伶一路人物,与之调情。

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薛蟠伤虽痊愈,仍是愧见亲友,找了个机会外出做生意,薛姨妈本不同意,被宝钗说服。贾政看中了石疯子收藏的古扇,宝玉前去谈价不成,贾雨村诬以罪名,将石疯子家产罚没,宝玉不以为然,反被贾政重打。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邢夫人之兄嫂带着女儿邢岫烟进京,路遇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加上宝钗之堂妹宝琴一起住进大观园,湘云也被贾母留下,园中热闹许多。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众人以“二萧”为韵,以雪为题,争连五言排律,以湘云最多,都说是鹿肉的功劳。宝琴等人作“红梅花”诗,宝玉惊叹宝琴才思敏捷。贾母也来凑热闹,后一起前往暖香坞休息。贾母有意让宝玉与宝琴为偶,才知宝琴已经许过人家。次日,众人猜灯谜为乐。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宝琴作了十首怀古诗,也是谜语,其中用了戏曲中的典故,宝钗不喜,要宝琴另作,黛玉赶忙劝住。袭人因母亲病重回家,宝玉睡梦中仍叫袭人。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坠儿偷了凤姐的虾须镯,平儿看在宝玉的面子上掩饰了过去。晴雯病情本略有好转,却又勉力帮宝玉补了老太太赏的雀金裘,于是病反而加重。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宝玉见晴雯病情反复,十分内疚,天一亮就差人请大夫。时逢除夕,宁国府祭宗祠,黑山村向贾府送年货,贾芹也去领东西,被贾珍数落。元宵当晚,贾母在荣国府设宴。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唱完了戏,贾母叫两个女先生来说书,刚开了头,贾母就猜知下文,还把故事中常见的陈腐旧套批驳一番。凤姐模仿说书的口吻对此事作结,众人笑倒。四更天,贾母和凤姐各自说了个笑话后散席。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凤姐操劳成疾,李纨、探春、宝钗代为主持内务,更为严谨。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给的抚恤比袭人母亲过世时少,赵姨娘便来哭闹,探春与之论理,不理其无理要求。赵姨娘便暗地里唆使刁奴不与探春为便,平儿与凤姐谈起,为探春打抱不平。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探春却不然。宝钗言小事用学问一提便高出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流入市俗。宝钗夸平儿远愁近虑,不卑不亢。探春因庶出而难过。探春兴例除弊要平儿请示凤姐后方行。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王夫人领宝玉会见甄宝玉。紫鹃远宝玉,宝玉发呆。紫鹃故意说黛玉明年春天或秋天要回苏州。宝玉回怡红院后发呆,李嬷嬷来瞧说不中用了。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清明宝玉拄杖饭后闲转,湘云指着夹泥船说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宝玉仰望杏子想到绿叶成荫子满枝,邢岫烟再过几年也绿叶成荫子满枝了。见雀落枝头乱啼,又发感叹。见藕官为同伴烧纸,婆子要拉她见奶奶,宝玉为之遮掩。

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湘云犯杏癍癣,宝钗命莺儿去黛玉那里要硝,蕊官随之去看藕官。莺儿用柳条编一篮,送与黛玉。黛玉要和薛姨妈一起去宝钗房里吃饭,大家热闹些。莺儿又在柳堤坐下编篮,春燕来了,说宝玉说女儿未出嫁是无价之宝。

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蕊官托春燕给芳官带去蔷薇硝擦脸。芳官把茉莉粉给贾环以代蔷薇硝。赵姨娘趁此进园大闹,夏婆子从中加油添醋。柳家想叫女儿去宝玉房中当差,托芳官给宝玉说,芳官要玫瑰露给柳五儿吃。并答应让五儿在宝玉房里当差。

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迎春房里的丫头莲花儿为司棋要炖的嫩鸡蛋,柳家的不给,莲花儿告诉给司棋,司棋领人捣乱厨房。柳五儿奖茯苓霜分些赠芳官;回来被林之孝家的抓拿,凤姐叫把柳家的打四十板,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交给庄子,或卖,或配人。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玩个热闹。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林之孝家走后,丫头们请来了姑娘们,大家宴聚玩耍,时已二更,薛姨妈派人接黛玉。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

宝玉从宁府回来,至黛玉处,劝黛玉不要作践了身子,急而生悲,滚下泪来,黛玉也无言对泣。宝玉发现五美吟诗要看,黛玉不给看,宝钗恰在这时来了,宝钗赞黛玉的五美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娘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贾琏以奶奶呼二姐,将凤姐一笔勾销。将积年梯己给了二姐,只等凤姐一死,便接进去。兴儿向二姐介绍凤姐。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兴儿对二姐说宝玉外清内浊,三姐赞宝玉糊涂。尤三姐向二姐、贾琏表示要嫁柳湘莲;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死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以祖传鸳鸯剑给三姐作为定礼。

宝玉向湘莲赞三姐,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负贾琏索要宝剑。三姐用剑自刎。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

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薛姨妈向宝钗说明三姐自刎,惋惜湘莲随道士出家。宝钗不以为意,叫薛氏备席请随薛蟠南去的伙计。宝钗将薛蟠从南方带来的土物分送各人,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黛玉见了家乡土物反自伤心,感叹无父母兄弟,客寄亲戚家中。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凤姐向二姐表白自己多少贤慧,要求二姐搬进去住。二姐竟认凤姐为知己,一同进了大观园。凤姐花银子叫张华告贾琏,张华往都察院告了旺儿、贾蓉。凤姐拉着贾蓉来撕掳尤氏。尤氏母子答应补上五百两打点之银,求凤姐在老太太跟前周全方便;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凤姐使人挑唆帮张华告状要原妻,张父人财两得,要去贾府领人。凤姐告知贾母,贾母叫把二姐为之分辩,贾母要凤姐料理。凤姐通过蓉、珍父子叫张华不要领人,张家父子得了约百金,回原籍去了。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闲愁胡恨,一重不了又添一重,情色若痴,语言常乱。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八月初三日贾母八旬之庆,贾母只叫史、薛、琴、林、探会见南安太妃。尤氏肚饿,先到凤姐房中,凤姐不在,未吃饭,平儿给点心未吃,又到园里,见园正门、角门未关,传管家婆子,两个分菜果的婆子听见是东府里奶奶,便不大在心上,不去传。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司棋因姑舅兄弟私弟私逃而病倒,鸳鸯望候司棋,发誓不告外人,司棋感谢不尽。鸳鸯望候凤姐,说凤姐患的是血山崩。贾琏请求鸳鸯暂把老太太查不阗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邢夫人见傻大姐拾到绣春囊,塞在袖内,十分罕异,揣摩此物从何而至,且不形于色。邢夫人训斥迎春不说其乳母,赌博被捉,外人共知。邢夫人骂琏、凤赫赫扬扬,不瞻顾他的妹妹迎春;凤姐要来侍候,邢夫人拒绝了。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王夫人认为绣春囊是凤姐所遗,凤姐跪着哭辩。王夫人只好说自己气急了,拿话激凤姐建议派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以查赌为名,把年纪大的、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人。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贾母听说甄家被抄而不自在。贾母吃饭,听了鸳鸯话,把贾赦送来的两碗菜退了回去。贾母让给凤姐、宝黛、兰小子送汤送菜。尤氏发现赌博,贾珍、邢夫人胞弟邢德全、薛蟠亦在内。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宝钗姊妹家去圆月,李纨、凤姐病着,贾母感叹人少冷清.贾赦歪脚,贾母叫邢夫人回去,尤氏因公公孝服未满未回,蓉妻相送邢夫人回家。贾母吃酒闻笛。看贾赦的婆子说贾赦不要紧,贾母对贾赦父母偏心的笑话耿耿于怀,王夫人从中解释。笛声又起,比先凄凉,笛音悲怨,贾母随泪。

第七十七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王夫人问周瑞家搜检之事,周瑞家和凤姐已商量妥了,如实相回,王夫人叫周瑞家的逐司棋,迎春似有不舍之意,宝玉阻拦不住,骂嫁了汉子的女人混帐,比男人更可杀。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芳官等去后,王夫人去贾母处省晨,见贾母喜欢,回明晴雯之事,贾母说诸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不及晴雯。王夫人说晴雯不大沉重,美妾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才行,故选中袭人。

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黛玉赞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宝玉请黛玉改削。宝玉改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露出。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夏金桂改香菱为秋菱。金桂抻用宝蟾和薛蟠撵去香菱,香菱随宝钗,并酿成干血之症。金桂又作践宝蟾。薛蟠悔恨不该娶了这搅家星。

扩展资料:

《红楼梦》有三重世界:一是诗意的世界;二是现实的世界;三是哲学的世界。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忽视其中任何一重世界的存在,对《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判就会大打折扣,对《红楼梦》的理解与阐释就将残缺不全,甚至走向谬误。“三重世界”的批评模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学者曾经提出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说,认为《红楼梦》有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这个主张主要是针对索隐派“旧红学”和考据派“新红学”的积弊而发。不论索隐派苦苦追寻的“家国历史”之谜,还是考据派的“自叙传”说,都有将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混淆之嫌。

《红楼梦》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红学研究的重心应当从史学转向文学。“两个世界”说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被视为一次“红学革命”。

转眼间,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跳出史学研究的怪圈之后,红学的园地百花齐放,一派繁荣景象。不过,《红楼梦》的文学研究之途依然任重而道远。

《红楼梦》仿佛一座巨大的艺术迷宫,世人对它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如何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红楼梦》的文学世界?“两个世界”说只能将红学拉回到文学研究的道路上,却无力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说,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修正和补充。将大观园的世界称为“乌托邦的世界”或者“理想世界”,用它来代指曹雪芹“十年辛苦”构建起来的《红楼梦》的整个文学世界,将之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这样的观点主要关注的是《红楼梦》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赞美,而忽视了《红楼梦》中同样包含着对大观园这个所谓“理想世界”的反思,以及对现实人生的爱恨。所谓的“理想世界”其实并不完美,而现实世界也并非一无是处。

“理想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更不应该是一种截然对立的关系,两者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存在着互补与转化的可能性。另外,两个世界的观点在论及“现实的世界”时,既指向真实的人生,也涉及文学的创造,并没有将两者很好地区分开来。

“三重世界”说在内容和性质方面,与“两个世界”说有明显区别。“三重世界”说中,“诗意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园之内的世界,它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在少年贾宝玉看来,它处处充满了诗意。

其实,在大观园内,也存在着钩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只是少年贾宝玉不谙世事,不太留意罢了。因此,“诗意的世界”的存在,不仅与环境有关,还与叙事视角有关。《红楼梦》有时候是透过贾宝玉的眼光看世界的。贾宝玉的诗人气质,决定了他眼中的大观园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的气息。

“现实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园之外的世界,或者说是少年贾宝玉生活视野之外的世界。伴随着贾宝玉的成长,大观园的诗意色彩渐渐消退。贾宝玉不可能永远地生活在大观园内,他总有一天要长大,要走出大观园,去直面更加现实的人生。

贾宝玉被宝钗戏称为“富贵闲人”,他喜欢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然而,正如《好了歌》所言,有好就有了,有盛就有衰。生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诗意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互不搭界的关系。“哲学的世界”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红楼梦》中,哲学的世界并非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神话、太虚幻境、一僧一道等艺术形象具体呈现出来的。有学者认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这是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将它们都归入了“理想的世界”。

事实上,以太虚幻境、警幻仙境等为代表的哲学世界高高在上,统摄着大观园之内与大观园之外的世界,是比大观园更高层次的存在。

《红楼梦》的“三重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贾宝玉的视角看,“诗意的世界”是生活光鲜亮丽的表象,它的光彩,掩盖了鲜血淋漓、残酷冷峻的“现实的世界”。

“哲学的世界”则高高在上,以超越的姿态审视着日常生活。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血肉饱满、鲜活灵透的艺术世界。

对“诗意的世界”的精彩刻画,是《红楼梦》最具艺术魅力之处。少男少女,情窦初开,花前月下,吟诗作赋,这一类文字极易引发普通读者的共鸣,但却为索隐派和考据派的红学家们所轻视。

他们认为,《红楼梦》的诗意美,属于文学鉴赏的范畴,不具备学术研究价值。因此,红学研究的重心不在于此。

《红楼梦》对“现实的世界”的描绘相对隐晦,不如《金瓶梅》那么露骨,而这方面也正是索隐派和考据派的红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地方,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也极为庞杂,有待清理。

就《红楼梦》哲学世界的研究而言,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王国维等学者涉足其间,但整体而言,成果有限。在《红楼梦》的三重世界中,这是研究成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未来红学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红学研究要想取得突破,关键是要打破文史研究自我封闭的怪圈,将哲学研究引入其间。正如庄子的文章既是优美的散文,又是深奥的哲学著作一样,《红楼梦》不仅具备文学研究的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红楼梦》吸收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从入世、出世两方面对人生进行了深入思考。小说中经常出现一僧一道的形象,且一僧一道总是结伴而行,可见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片面地宣扬某一种宗教,而是另有深意。

虚构出来的神话故事、“太虚幻境”、“警幻仙境”等,则提醒读者透过生活的表象,认清生活的本质。

我们不妨借用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哲学世界的认识。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抽象的规律,“一”是具体而完整的事物,“二”指事物矛盾的两极,“三”指两极之间的一个任意点。

由于“三”是任意的,所以它能够代表事物的千变万化。《红楼梦》中,“诗意”和“现实”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两极形态,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游移于诗意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

可见,片面地强调“诗意的世界”或者“现实的世界”,并不能涵盖作者思想的全部。如何在“诗意”和“现实”之间,探寻一条恰当的人生道路,这才是《红楼梦》人生哲学的关键所在。

文、史、哲不分家,是中国人文传统的一大特色。《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正是文、史、哲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红楼梦》的“三重世界”而言,“诗意的世界”最具“文”的色彩,“现实的世界”则比较接近于“史”。

不论是对“文”的欣赏也罢,对“史”的批判也罢,都不应忽视《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哲学世界的存在。我们应当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诗意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能“执其一端,不顾其余”。

在《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作品当中,“哲学的世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欣赏《红楼梦》,如果只是停留在文、史层面,最终不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思考人生,则无异于买椟还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