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8

1、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2、影响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

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扩展资料:

建筑结构:

1、桁架结构

古代的罗马人喜欢用桁架建造房子的房梁和天花板。桁架是框架结构的一种。罗马人使用木头建造桁架。桁架之间,通过榫卯或金属销子进行连接。

2、喷泉结构

罗马建筑内部拥有大量的喷泉。那些喷泉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罗马人建造的。古代的罗马人利用喷泉为城市和农村提供水。古代的罗马就已经由饮用水的喷泉逐渐发展成为装饰性的喷泉和音乐喷泉。古代的罗马有3000多个喷泉,被称为喷泉之城。古代的罗马人喜欢使用喷泉进行音乐表演。

3、交叉拱顶结构

无束梁(两个筒形拱以适应角度相互相交的产物)而变成交叉穹肋间更高更简洁的交叉拱顶,例如在施派尔或是在达勒姆、乌德勒支和伦巴第的一种十字勒拱顶。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坚固的壳体成为结构的支撑。

墙也经历了相似的变化。包含两个平坦的表面的墙体成为一组贯穿式的结构构架。早去罗马风持续采用的墙面装饰形式—壁柱带、扇形柱楣,以及承重柱身、半椅柱、封闭拱_—将墙体分解成柱墩和实墙(施派尔一世主教堂上层)或柱墩和连拱_(如诺曼底的廊式教堂),甚至内外墙和小柱连廊(如矮廊,廊台以及其他类似的构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罗马建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