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智力和表达能力无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专家称智力和表达能力无关

  对于孩子晚开口,身为家长的你是怎么看的呢?孩子开口晚就是智力低吗?专家称智力和表达能力无关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做了多久的父母,你或许都忘不了孩子叫第一声“爸爸”“妈妈”时,你那溢满心田的喜悦。

  但又或许,你还记得曾经的忐忑——同龄孩子都叽里呱啦可以说上好一阵了,自家宝贝却还是咿咿呀呀一个完整的词都说不清楚。本期聚焦的话题便是——孩子金口难开,家长怎么办?

  开口晚不等于孩子笨

  “要是孩子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我肯定急死了!”节目现场,有家长将孩子开口晚看成天大的事,但也有家长对此表示淡定,觉得连爱因斯坦都“贵人语迟”,三岁多才开口,反而表示他思维复杂,要想清楚再表达。

  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告诉家长,从她接触到的那么多孩子来看,开口的早或者晚,和他智力发展到底怎么样,并没有必然联系,该园教师童佳丽则发现,班上虽然有的孩子能说会道,有的孩子说话能力较弱,但是在智力方面发育相当。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教授解释,语言肯定跟大脑的语言中枢密切相关,跟智力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一个等同的关系。衡量孩子智力更主要的是考察他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加工的速度等,并不是根据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来判断他智力好坏与否。

  生理缺陷别忽略

  荷花池幼儿园曾接收了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入园不久,老师马上觉得这个孩子和别人不太一样,不开口说话,口齿含混不清,基本上就发一些“咿咿呀呀”的音。老师也无法确定和他说话他是否听得懂。家长起初不以为然,觉得说话晚没有关系,但一个学期,孩子还是没有任何进展。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孩子的双耳听力为零,这才是造成他不会说话的“元凶”。因此,宋青建议家长,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原因多种多样,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太过粗心,如果孩子迟迟不开口,家长应带孩子接受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免耽搁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章教授介绍,影响孩子开口的器质性疾病主要有三种,一种就像上述的宝宝,存在听力障碍,不一定是全聋,但可能有部分听力丧失;第二种是另一些疾病,导致大脑发育异常;第三种是自闭症,语言发育异常也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

  章教授建议家长区分语言迟缓和语言异常。一些孩子属于“Later Talk”,就是开口说话迟。这部分孩子在两岁的时候,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但是到了四岁左右,可以赶上正常水平。但如果孩子到了四岁还不开口,可能就属于语言异常了,在两岁中间开口迟的孩子,大约有百分之五十最终可以正常,另外百分之五十,可能会持续有语言方面的问题,甚至到入学后还有学习的困难。

  鼓励孩子学会表达

  孩子开口早晚,有先天因素,但是,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怎样可以帮助孩子顺畅、生动地表达所想所思?专家给出建议。

  面对孩子蹲下来,眼睛与他平视,让他更加容易与你交流。

  注意语速,不要讲得太复杂,让孩子觉得无法理解,久而久之就懒得搭理大人了。语速要足够缓慢、清楚,最好语调有起伏,能够吸引孩子来听。

  不要仅仅用机械的方式,例如卡片认读、多媒体视频等方式教孩子说话。要让孩子在人际沟通中学会说话。在这一过程中,他可以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语言,还会获得很多的社交信号。

  家长切忌太“勤劳”。孩子还没有开口或者仅仅指一指, 努一努嘴,就把他想要的东西送到他面前。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心中诉求。

  抓住情景对孩子进行“听力轰炸”,把关键词“轰”给孩子听。例如,孩子想要霸王龙玩具,妈妈不妨啰嗦一点,“宝宝,你要霸王龙是吗”“妈妈去拿霸王龙,你看,霸王龙来了”“霸王龙好看吗”。一次次的重复便于宝宝去模仿并加深记忆,会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初学说话可能会口齿不清,一些音发不出来,三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不够不宜做发音训练。家长也不用刻意纠正,可以通过夸张正确的发音,让孩子逐渐意识到“我的发音和大人的有些不一样”,激发他的好奇心和兴趣。

  延伸阅读:

  猜谜锻炼孩子智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

  猜谜扩展孩子的思维空间

  孩子适应了谜语的形式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孩子们非常喜欢猜谜的游戏,它不仅有趣、而且语言生动,又富有韵律感。能够猜中谜底,对孩子来说更是莫大的成就感。

  一般谜语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的手法,谜语的用语简练,放大事物的特征,让孩子从局部地描述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也考验着孩子平时的.观察力。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验游戏,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孩子也能透过猜谜语的过程,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表述,扩大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也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在猜谜中,如果孩子碰到一些很难猜中的谜语,家长可以试着层层递进地提示孩子,把猜谜的思考方式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直到最后猜中谜底。这过程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可谓是一次协作过程,共同达到“目的地”的兴奋能牢牢裹住家长和孩子的心。

  挑选适合幼儿的谜语很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谜语适合较为低龄的幼儿呢?过于复杂的谜面对于宝宝而言,显然并不合适,因此选择一些宝宝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来猜谜,较为适合。在猜谜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耐心哦,给予宝宝适当的启发,鼓励宝宝思考,从而促进他的思维发展。

  如爱玩书《谜语大转盘》中谜语就非常适合孩子们,家长也可以根据《My Book Map》中的提示来引导宝宝猜谜语。譬如,谜语中“身黑似木炭”,就告诉我们,这个谜底的动物一定是黑色的;而“小飞机,纱翅膀”就告诉我们,谜底的小动物有一对透明的翅膀,那它就不太可能是鸟类啦!爸爸妈妈帮着宝宝抓住谜语中的关键词,引导孩子进行猜谜游戏。下面奉上几则谜语,爸爸妈妈和小宝贝一起试试吧!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甚至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期是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注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为对幼儿进行其他教育打下基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样,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会让孩子非常自信。在我多年的幼教工作中,很多口语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大都是不自信、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

  我的小男孩亮亮刚两岁,人们常夸他:亮亮爱说话,说得也清楚,表达的意思不乱。亮亮说话比较晚,十五、六个月的时候,仅仅能复述简单的称呼,例如能喊爸爸、妈妈、姨,喊舅舅、舅妈就费劲了,对于周围的各种物件的名称能说得出的也很少。到了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开始着重教他叫出周围各种物件的名称。我们的原则是:叫哪个物体的名称,就必须把这个物件叫准确。例如对于一个个玩具,分别叫出气球、蹦兔、跳蛙、海豹等等,对于各种家具分别叫出桌子、椅子、板凳、立柜等等,对于各种车辆,分别叫出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等。有一些东西,则教给他代表一大群相似的物件的较为普遍的名称。譬如,走在路上看到各种树或者花,就教他说这是树、这是花等等,具体的树名花名则待以后他发问什么树、什么花时再告诉他。

  我们每次在称呼物件时,总力求这个名称是日常语言中最普遍和最流行的,同时也是孩子轻易领会和明了的,但又是准确的,决不轻易使用代名词。譬如,最先教汽车这个名称时,我们使用了一阶段嘀嘀这个象声词来代替,以引起他学说话的兴趣;但很快就进行纠正:

  亮亮,汽车怎么叫?嘀嘀--,对了,嘀嘀是它的声音,它应该叫‘’汽车‘’。逐渐地,孩子就不再把汽车说成嘀嘀而直接称呼汽车了。幼儿最容易先入为主,大人发音不准确或者称呼不恰当,会阻止幼儿正确和清晰发音的发展和妨碍他们形成对于物体的正确理解。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幼儿的语言教学先将我是怎样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简介如下。

  一、利用一切机会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具有个别化特点,因此,我注意到:

  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具有愿意表达的情感。然而,幼儿只有在上课时才能举手发言,一些活动中都不允许幼儿随便说话,他们互相交流讨论、练习说话的机会,无形被教师剥夺了,我观察到,有些孩子一到上课、睡觉时,就吵着上厕所,他们在厕所里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互相扮演动画片的角色,模仿着人物、动物的语言和动作。多麽可怜而又可爱的孩子呀!过分的限制,制约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给幼儿交谈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互相交谈、议论,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如一次孩子门离园时下起了大雪,我告诉他们在路上看一看,雪是什麽样的?第二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雪下的可大了,走在路上看不见远处的房子”;“雪花有六个瓣,落在手里一会儿就化了”;“树枝上落满了雪,好象开了许多花”;------。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种答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边看边说。

  根据季节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如,春天到了,在户外活动时,我让他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有什麽变化,他们发现:“地上的小草绿了,迎春花、桃花、樱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开了花。”。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议论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幼儿听说训练。

  对幼儿近期所关心的事情,故事,动画片等进行讨论。如,看了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后,组织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你要是找不到妈妈,你会怎麽做呢?”讨论中既培养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在工作中,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1、创设良好的室内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

  我在班里创建了语言角,这里放有字卡、画册、头饰、玩偶、等可供幼儿玩弄的成品及半成品。如,把信封作成小动物头偶,有小鸡、小猫、小兔子------,幼儿到这里演一演,说一说,既培养了自信心,又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结合近期教学目标和幼儿一起布置了“金色的秋天、我向国旗敬个礼、冬爷爷来了”等主题墙。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墙饰时,情不自禁地讲述起来,“秋天真美丽,我做的水果娃娃在跳舞;冬爷爷给我送的雪花真好看;这是我剪的五角星”,------。

  2、充分利用户外环境,引导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

  每到户外,我就会问:“小朋友请看天上、地上、操场上都有什麽?”“有柳树、有蓝天白云,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荡秋千------”。幼儿边玩边说,在与老师、同伴的交谈中体验了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游戏中引发话题,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众多的大型玩具吸引着他们。例如,新妍小朋友在攀登架上玩的很开心,我走过去,敲一下攀登架说“新妍在家吗?”新妍先是一楞,接着说;“我在家,快请进。”我和新妍的举动吸引了其他幼儿,他们学着新妍的样子也进入了角色。以后我经常看见他们自己组织起来边玩边有角色,有情节地交谈。

  此外,我还设计了许多语言游戏,如,“接龙”、“滚雪球”、“词语开花”等,在这些游戏中,幼儿相互影响,相互激发,既培养了思维灵敏性,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正确的语言,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为幼儿作好口语示范并能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多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幼儿说的欲望。

  一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得不敢、不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述的幼儿变的愿意、敢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多数幼儿能生动形象地讲述且喜欢与幼儿、教师及其他人交谈;他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善于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学说大量的物件名称以及周围人的各种称呼的过称中,我们注意教他说短句,把学说名称(称呼)同说短句结合起来。例如:桌子上有书本和各种学习用具,我就用筷子指着说:这是书,这是本,这是铅笔盒。这种用讲解的方式学名称又学说短句的做法,引起了孩子说话的兴趣。有时候,他自己就用小棍指着一些他能说得出名称的东西连续地说了起来。短句会说不少了,我就教他学长句。比如在送他去托儿所的路上教他说:爸爸去上班,妈妈去上学,我上托儿所。几次以后,他自己就会说了。我还经常让他看图片,给他讲画报上简短的故事,讲其他短小的故事,尤其经常教他说歌谣,反复数次,他自己就能背十来首简短的歌谣了。这些,对于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我们还通过多种不同方式,不断丰富和扩大孩子的词汇。教各种物件名称,使他掌握了大量名词,说起话来,不致出现我要这半句话或者我要那个这样不明确的话。说明各种动作,使他丰富动词,诸如:你拿着、扶着我、我领你走、他们在踢球、上医院扎针、你别踹我一身泥等等。在适当的时机教孩子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的用法,诸如:今天不去姥姥家,明天才去呢。刚才你吃了一块糖,现在别吃了。你在前边走,爸爸在后边跟着你。等等。常用的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咱们经常用在话语里,使他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孩子很快分清了我、你、他,后来又会说我自己来咱们走吧!等等。通过说小伟来了,崔莉来了,李娟来了,他们都来了一类的话,使他会用副词都字说话;通过说不能一边吃一边玩、小伟也去了一类的话,使他掌握了……一边……一边、也以及和、同、跟等连词的用法。这些词类的掌握,对于孩子能准确、完整、连贯地表达意思,提早能和大人交谈起了很大作用。

  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说话,也是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一面。孩子经常在自己身边,交谈的机会很多,让孩子学说话的机会也就很多,诸如:带孩子玩,出去散步,买东西,衣食住行,处处可谈,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有,大人之间说话,能让孩子传递的就让孩子传递,既显得家庭气氛活跃,又是锻炼孩子说话的好机会。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特别提到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件事如果能从幼儿抓起,循序渐进,我想,到了当学生时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不再是很难的了。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