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高手: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CEO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在一座城市里,你是否知道谁赚的钱更多;在一家公司里面,你是否知道谁的权利最大;在你的工作中,你是否知道谁决定你的工作成绩。

这三个问题都是同一个答案,没错, 这个人就是你的老板。

身边经常会有人说,老板总是干活少、拿的多,而打工仔却是干的多、拿到少,这世界真是不公平,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很多时候,不公平往往是因为你努力还不够,为什么公司赚钱时总是老板分的多是有原因的,我来告诉你答案。

有三点理由足够说明老板应该拿的比员工多,分别是 风险、退路、责任 。

下面我们用一个案例说明你就更清楚了。

有一天,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去工厂视察,有员工大声问他: “为什么累死的是我,受益的却是你?”

郭台铭回答,我们之间有三个区别:

第一,在创业与就业。

我创建公司,赌上了全部家当,而你寄份履历就来上班,不开心随时走人。

第二,在选择与被选择。

我不断创新,而你只是选择做份内的工作。

第三,在于责任的轻和重。

我每天都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能休息,加班有没有补助。

归根结底,郭台铭和那位员工的区别,在于郭台铭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未来发展的,而员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眼前利益的。

那么人家可以当老板,而自己只能帮别人打工, 如何屌丝逆袭是绝大部分奋斗者的梦想 。其实你也可以当老板,至少你是 你自己的CEO 。

根据度娘的定义: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Juran's Principle)、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w Rule)、不重要多数法则(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比如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其实二八定律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说在村里面20%人富豪领域,剩余80%是普通群体,上学那会学校只重视20%学习成绩优异的,其他都是普通垫底的。

在这个社会,有80%的财富掌握在20%人的手里,如果你能挤进这20%的群体,那说明你离实现人生巅峰不远了。

小时候,家里人就给我灌输了一个目标, “等你长大之后,一定要赚大钱、当大老板 ”,每次当我想起这么宏伟梦想的时候,心里就激动不已。

很遗憾,从大学毕业至今十几年依然是穷屌丝一个,但我没有放弃,我坚持奔跑在“赚大钱、当大老板”的路上,就像马云说的,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弄清楚“二八定律”后,你可以清楚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今后努力方向在哪里,有了目标和方向,再加上勤奋,相信你的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用一生的时间来经营自己,追求成功, 如果你想要成为别人的老板,首先做自己的老板。

“脑袋决定屁股”这句话在职场特别常见,老板经常会说:“如果你再不努力工作,那我只好换人”。也就是说这个岗位只留给有想法、肯付出的人。

在职场中,还有一种员工叫:职场老黄牛,意思是勤勤恳恳工作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每个员工的思想决定了职场空间。

举个朋友的例子

朋友大学专业学的是财务,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公司直到现在,掐指数数已经工作11年,按理说,她是公司最有资格晋升的人,资历久、业绩好,和她一起进公司早就是经理以上的职务了,可他仍是一个基层小员工,和进公司三五年的同事,拿着一样的薪水。

身边的人都很好奇, 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她的升职加薪?

去年5月朋友终于熬不下去了,向公司提出了离职,朋友心想在一个看不到前景的公司持续待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辞职半年后,朋友从前领导那里了解到,公司对她真实的评价是:“ 晋升困难,不是因为能力问题,也不是谁对你有意见,而是你缺乏成长潜力”。

没有成长潜力,也就意味着没有带队打仗的可能性,更没有机会成为管理者。

听到这样的评价,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很扎心, 努力却换不来想要的结果。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袋决定屁股”,缺乏成长思维,你就很容易触碰到职业天花板,如果你也工作了几年,工资却不见涨,你也可以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你连公司里仅有的一部分事情都做不好,那还有什么资格去想当老板的事呢。

所以说,你想要当老板、赚大钱, 首先要有老板的思维,然后才会行动,最后才是开花结果。

每个人的自我定位也很重要,如果你认为你是打工仔,那么注定是打工仔的地位,有人会说公司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如果反过来说,你能做多少事,公司才会给你多少钱,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自然也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以前处于人口红利时代,员工与企业之间是雇佣关系,现在应该是合伙人的关系,其中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公司就是华为。

华为的任正非自己只留1.4%的股份,剩余的股份全部分给员工,正是因为这种合伙人的机制让华为的业务如日中天。

在华为,每一个员工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把事情做好,他们认为这是在为自己做事,不是为公司打工,只有自己业绩做得好才有可能分得更多股权和分红。

我跟华为人打交道也有八九年的时间,在我的印象中,华为人都是工作狂,没有上下班时间概念,经常为了工作半夜都在拉电话会议,周末就更不要说了,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什么比工作上的事更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以老板思维在做事。

所以企业和员工之间本质上应该属于合伙人关系,刘润老师在在《5分钟商学院》里,我举过一个例子, “优先劣后”的分级基金。

比如我出1000万,你出3000万,我们成立一支共同基金,一起打理和经营。

如果亏钱了,先亏我的这1000万,万一亏完了,我们可以选择关闭基金,把3000万还给你,避免你的亏损。

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是的。不过赚钱了,我也要多赚一点,8%以内的收益给你,超过8%的收益,都归我。

你不承担风险,收益自然是有天花板封顶的,我承担风险,也要享受风险所带来的收益。

你优先,我劣后,这就是我们的合伙关系。

所以, 雇佣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合伙关系。

在这种合伙人关系的基础上只是一个分佣比例的差异,你职位越高、付出越多、担的风险越高,收入自然也会相对高,反之,你不想承担风险,那你只能是做一个一线的基层员工。

在你与公司的合伙关系里,哪怕业绩亏损,直到公司关门倒闭,每个员工都还是有薪水领。而老板可能会卖房卖地,甚至是输掉自己全部身家。

所以说风险与收入成正比,公司老板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更大压力,公司成功自然也是分的多一些。

每一个老板都不是与生俱来,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再加上勤奋和机会,才会有后来当上老板的机会。 就像李嘉诚一开始都是从茶馆当跑堂开始。

从业职场多年来看,人人都希望自己升职加薪,大家都渴望慢慢做到公司管理层的位置,拿着更高的薪水,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时,很多人都会反思,我该如何成长呢?

我这里总结了3点供你参考,分别是: 思考方式、勇于担责、乐于奉献。

1、思考方式

都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结果决定命运,想要一个更好的结果,首先思维上要处于领先一步,思考方式改变了,才有可能离当老板的梦想更近了。

比如说一个员工可能只会关注自己工作有没有做好,而老板关注的是如何工作才能产生最高价值,站在更高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是成为老板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

正如老话说的那样: “鼠目寸光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

2、勇于担责

对于企业来说,你的职位越高意味着责任越大,像前面富士康老板郭台铭的例子,如果公司倒闭员工可能还有薪水拿,但老板可能搭进去全部身家。

勇于担责是考验一个老板的胸襟,也将决定未来老板的路走多远。

3、乐于奉献

一个懂得奉献、乐于分享的人来说,才更有资格当老板,举目望去,当今所有的大企业老板无一例外都具备这种特质,认同付出的人才会有回报。

如果一个人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当老板,也一定有不能当老板的理由,从小事开始做起,从自己的老板做起, 相信未来你也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老板。

从今往后,不要再以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你和企业之间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伙人关系,你们是利益共同体。

职场中,走什么样的路才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薪水高不高由自己说了算,职位满不满意也是由自己说了算,因为你是自己的CEO。

有一句话说:“ 松鼠过河需要策略,巨人过河无需策略 ”。

当你还是一只小松鼠的时候,面对着名为未来与无知的汹涌湍流,都会心生胆怯,不知所措。

而小松鼠经常要先跳到一块石头上,接着左顾右盼,寻找下一块落脚的石头在哪里,在害怕和纠结中艰难过河。

而巨人过河,根本就不用看河流的深浅,也不用理会石头的分布,从容潇洒,踏水而过。

对于每一个职场年轻人来说,一开始都像是惊慌受怕的松鼠,在冬天会为了一顿饭忧愁。随着自己经历的不断丰富,不断成长,最后都会变成从容不迫的巨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