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要求写一篇论文,并且举例子说明。但目前我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请哪位高人能够指点迷津,给出一个提纲或者具体的写法。
谢谢了!急急急急急。。。

第1个回答  2008-12-21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2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这种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和中华文明的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3 、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4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5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1 、魏晋南北朝战乱和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出现了文化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表现在一是玄学的崛兴;二是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三是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2 、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3 、玄学对魏晋文化思深潮的影响:一是玄学的思维特点是超脱多样化的现世实物而直接诉诸本体,因此使魏晋学术富于谈玄析理。二是玄学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成为魏晋美学的精魂,促成了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而轻雕饰的美学观念;三是玄学的现实意蕴对魏晋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上的建构。
4 、道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南北朝时基本定型。

5、隋唐文化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在门阀世族衰落的同时,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地位上升。
6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7、元代有了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表现在:一是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形成了回回民族;二是元代中西交通的开辟,为基督教入华创造了有利的气候和土壤;三是亚欧大陆的沟通,为东西方旅行家远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1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
3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
4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5 、游耕文化的特点: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平。(简记:刀耕火种游动生活不成熟水平)
6 、汉化即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胡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北方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南方游耕民族。
7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化、史学等诸方面。
8 、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9 、用蒙文创造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名著。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596e4010006dd.html

第2个回答  2013-12-23
碰巧这两天也在写这个论文,就顺便回答一下。
论文要写好题目要缩小,所以这个为大题目,下级标题可以以“清朝闭关锁国为例讨论”,然后一分为二,
首先是中国三面环山一面绕海,西部地理环境阻隔不利于对外交流;
第二就是谈中国的地理环境太过优越,自产自足,无需与外界交流,当然清朝的情况属于夜郎自大的情况;
第三再就当时西方加以对比,大概提纲就是这样了
第3个回答  2008-12-21
好办啊

列好提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