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德的道南书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缘起
尚德夫子吾师道席:
今岁四次面聆教诲,闻大法音,领棒喝旨,如触电气,全身震动,通体汗下,非特烦恼顿消,秽污尽去,且慈心喜悦,志意清净,一时天地人我凝然合一,不识身心之何在也!大法难闻而得闻,善知识难觅而竟觅,新民一凡夫,何德何福,欣逢如此之善缘,沐浴婆心之照拂,真三生幸事耳!
道南书院创办之事,虽屡与湘潭地方人士谈及,然皆言未尽意,兴未尽酣。盖汪辜会谈,人人尽知,惟
先生拥彗前驱,导夫先路,则询之世人,绝少与闻者。虽幽德潜光,愈见真金,然设若无先生与汪(道涵)、冯(契)二氏之先期晤面,成为历史性之大序幕,兹事尚不知有何诡谲变化,至少必有时间之推迟,则断可知之矣。
先生谦光照人,从不自炫,自以为赴沪之事,乃受国学大师南公怀瑾先生之嘱,功在他人,永当铭志,故乃有意创办道南书院,以纪念汪(道涵)、南(怀瑾)二公焉。如此良苦之用心,真可谓扬人之长,不遗余力,修己之德,唯恐后人。诚可谓君子之道闇然而章,岂能弗令人肃然起敬乎?
尤有甚者,《坛经》载惠能于五祖门下得法后,五祖尝送其至九江驿,并云:“汝去努力将法向南。”又《五灯会元》:“五祖自后不复上堂,大众疑怪,致问。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询之?’复问:‘衣法谁得邪?’祖曰:‘能者得。’”则可见大法南传,唐代以来即为一不诤之事实。盖乾坤变化,地气转移,南方人才蔚然联袂兴起,已駸駸乎为一胜国矣。故创办道南书院,实乃有意上承文化之正脉,禀受天地之浩气,因应时代之需求,以证斯文之不丧。慈悲大愿何等深广,用心何等良苦哉!
处今日之世,创办道南书院,绝非易事,庄子岂不早就有言:“世与道交相丧。”道虽一日不可无,乃人之所由,然世异事变,人心陷溺,攘攘纷纷,头出头没,群皆趋利,不谓之世丧,曷可能乎?世丧至极,必是道丧。故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汲汲谋谟,多方呼吁,思有以变之。惟社会积弊,首在人心,倘习染不除,气质不变,种子现行,现行种子,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欲求民生安宁,无异缘木求鱼,曷可能耶?如此则道南书院之创办,虽难免不遭时艰,必受蹇困,仍当孤军奋起,辟路寻径,择津开航,为世人树明灯,为天下开太平。倘一线之希望尚存,即千古大事因缘,必具大慧眼,善巧方便,经权兼用,始可最终成之也。
书院以道南为名,则求道之心,殷殷可见,实乃多生职志,故务必扫去枝叶,直截根源,发明心性,顿契微旨,扶摇飘逸于无何有之乡,逍遥遨游乎华严圆融法界。惟所谓求道云云,则固须精进勇猛,苦参实修,然亦不可执着,凡遭沾受缚,逐妄迷真,举小遗大者,皆当痛下棒喝,以免堵塞悟门也。道不可说,可说非道,无分东西,何有南北?借假修真,焉容络索?即“道南”一辞,亦不过假名耳!不过方便作育人才,与乾坤同一运化无迹而已。要在识得固有面目,回归生命本元;倘能略济时艰,则于愿足矣。至于成与不成,得或未得,自无为法观之,亦如梦里尘埃,何有于我侪耶!
创办道南书院,必以圣贤之学为根柢,不遗世间一切法,虽庭林园艺,农作耕耘之事,亦不可忽视。即古人所谓洒扫应对,皆能精义入神者也。而况不动心忍性,又何以大其所就乎?如此大事,断非一般私心用智,粗疏浅狂者所能知。更有甚者,虚空大海,高深莫测,以意识卜度,耗精竭力,穿凿附会,必难有解,殆可知之焉。大本不立,达道不行,天地曷以位,万物焉能育?悟道之《楞严经》云:“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把捉。”故洒扫应对,庭林园艺,既是世间法,更乃出世法,皆入道之工夫,可触发人之灵性,直契形上太虚之胜境,窥见一切学问之根源矣。盖道南书院所欲培养者,非徒一般世俗之善人,乃出世入世浑然一体,无人我分别之圣哲也。故作人做事,举凡一切世间活动,皆能意不外驰,心无罣碍,杂染净尽,气凝神明,辄无一处不为学问门径,无一事不可下学上达,都足以悟凡知慧,证得人人本有之清净法身,自由出入于三昧之境。而所谓向上一着,千圣不传云云,亦可一窥其究竟,知其缘由何在耳!
湖南人杰地灵,大儒迭起,高僧辈出,屈原、周敦颐、王夫之诸人固不必论,即唐宋间关涉湘地之禅宗大德,总数奚翅屈数。晚近名宿如虚云和尚、寄禅法师(八指头陀),皆湘潭人也。虚云祧继五宗,天下众生,荷于一肩,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世人或已稔熟。寄禅则有诗云:“我不愿成佛,亦不乐升天,欲为婆竭龙,力能障百川;晦气坐有息,罗刹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与棉,大众尽温饱,俱登仁寿筵。”心志广包天下苍生黎民,大有孟子所言丈夫气概。余尝数十次往赴湘省,而以留居湘潭为最久,观其土质,率多赭色,刚坚腴美,草木劲挺,果大实硕,而民性倔强,好逞意气,争胜斗赢,绝不输人。故志节坚贞,淑群独立者,率多湘产。盖地理人物,相得益彰,民风使然,势必有至耳!
进而言之,古今瑰伟奇特之士,如寄禅法师出家而不忘忧国者,揆之全国各地,殆不难枚举。然论其数量之多,特征之集中突出,仍当以湘湖为最。观湘潭一地之政治人物,近代以来风起云涌,虽各人勋名际遭崇卑升降不尽相同,皆足以震爆一时,转移风会气运,声各施于四海,诚可谓真豪杰,即可信其言之不诬耶!故道南书院地址之卜择,虽长江以南,其地宜可者甚伙,真心担荷此事者亦众,然衡以古今大势,究之天时地利,仍当以湘潭一地为最佳。惟论及人和,民风颇流于奢啬,已渐失古朴,远离质醇,较诸负阴抱阳,冲气为和之山川大化,转有所疏离,渐生间隔,殊令人太息悲悯。而反者道之动,欲使顽廉懦立,鄙宽薄敦,民风归醇,心术向善,仁可配天,义足配地,更有赖于道南书院之创办,或稍可树立风声,奖励品节,化导一方习俗,重开一代气运焉。
虽然,地有东西南北,时有古往今来,道则遍一切处,范围天地,先天不违,后天奉时,不择地而生,不依时而有,何分东西,岂有古今?而东海西海有圣人出,此心此理必无不同也。故道南书院卜地湘潭,固可藻绘村闾风物,润色地方山川,然又非徒为一丘一邑增光,为一区一省添色,必于本体不动地中,睁大无极双眼,谋求中西精华文化之整合,巩固寰宇和平事业之永基,树天下景从之世范,开万世共享之太平。惟所当自知者,道之行与不行,必有待于时矣。时未至,强之弗行;时至矣,遏之弗止。然君子求道,无论遇或不遇,皆当甘于閟藏,守持孤寒,安住于真善美境涯之中,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决不可一日丧失独立之精神,遗弃自由之意志耳!
以上管见,辞芜义寡。自宗门正法视之,终嫌饶舌;以道家者流论之,更为糟粕。正好吃吾师痛棒,直下归入寂默也。
秋凉珍重,余不一一。
专此 肃颂
大安
愚弟子张新民合什顶礼
二00八年九月一日晨焚香敬草
道南书院剪彩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九日道南书院剪彩日
左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
右为台湾达摩书院创办人 张尚德老师

道南书院在我故乡原来的张氏祠堂挂牌了,是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张新民院长和他的几位博士生挂牌的,牌子挂好后放了几大串的鞭炮,乡下人很高兴,也有自动买鞭炮来放的。
书院的目的是在追求与发扬中华民族的安定,人类永久的和平与幸福,以及将古今中外精华文化思想整合在一起,书院挂了牌以后,写了一副对联:
容止汪洋,大道中虚涵万象,看人物风云际会,摇洞庭八百里烟波,兼壮乾坤,开启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岳,旷怀内瑜瑾一心,将古今经典传承,究华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趋先圣与时贤
二十多年前,尚德在台湾成立了未曾立案的民间达摩书院,
南公怀瑾先生慈悲,二年多前赐送了一块达摩书院的匾,还写了几个勉励后生的话语:
「张尚德教授建立达摩书院」
道南书院是发扬南老师与汪道涵宝贵和圣智的人文思想与抱负,想必南老师自己不会写一个「张尚德教授建立道南书院」的匾。
我个人只是道南书院的一个义工,也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来「大匾」。
道南书院目标
道南书院的目标 黄高证
吾师张公尚德先生在湖南湘潭成立道南书院。
「道」指汪道涵先生,
「南」是南怀瑾先生。
目的在宣扬:
汪道涵先生追求中国在讲理与有礼中,发展各方面的强盛,及维护人类的和平。
南怀瑾先生在复兴中国精华人文文化,以及统合人类古今中外的精华人文。
为此,道南书院有副对联:
容止汪洋,大道中虚涵万象,看人物风云际会,摇洞庭八百里烟波,兼壮乾坤,开启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岳,旷怀内瑜瑾一心,将古今经典传承,究华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趋先圣与时贤
「道南」,道已「南巡」,何止「五十三参」,人类一定会太平也。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三日于道南书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