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怎么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20
我在一点一点做
第2个回答  2022-01-09

第一,要认识自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都有很大差别,追求也各不相同,可能有些人更喜欢安稳舒适的生活想留在老家,有的人比较有冒险精神有冲劲想要去北上广,那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如果你自己不清楚怎么办呢?

1:通过过往决策过程判断。回想你之前做过的决定,是更加冒险的还是更加保守的?比如你考研填报志愿的时候是选择了好考一点的本校还是选择难考一点的名校?如果你做出的决定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你是会朝着目标继续前进还是会顺着事情发展改变期望?从你过往的决策中就能够可以看出你的倾向。

2:通过过往履历判断。你过往的履历是怎样的?成绩怎么样?参加过什么实习?学习了哪些技能?这些过往的履历能够展现出你对什么方向比较热衷。

3:通过荣格认知功能测试判断。在微信搜索栏搜索就行,通过这个测试你大概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第二,结合你自己的性格特点,再考虑自己已经有的条件,为不同选择评价打分。比如我们在做出职业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经济回报,行业发展,个人成长,求职难度,再乘以你自己心里的权重系数得出总分。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到你的任何选择过程,以考研择校为例,假如我的考研目标选项里有复旦,南大和华师大,然后我根据读研花费,考研难度,学校名气这几个我在意的因素,给不同学校评价打分,会发现复旦就是我考研的最佳选择。然后你的职业选择也能用这个方法进行评价。

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你对这些影响选择的因素打分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还是以考研为例,你是不是需要知道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每年学费?学校有没有宿舍需不需要在外租房?同理,考研难度可以从报录比,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不同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往年上一届学长学姐的录取情况综合打分判断。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尽可能获取更多与选择相关的信息,并对影响选择的因素进行评价,最后确定自己的选择。

第3个回答  2021-11-21

一、由内而外——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都在努力地寻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而幸福与否恰恰是由每个个体的三观来决定的。简而言之,由于每个人对三观的定位不同,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他们把事业的登峰造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全部,为了这些甚至可以牺牲感情、家庭或生活的其他部分,那么在这些人的人生规划中事业就占据了主导,因此在考虑职业规划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家庭、工作地点等因素的考虑,在这样的主基调确定的情况下,不限地域地寻找发展机遇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增加成功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而有的人则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会允许因为工作的过于忙碌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那么这样的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就会把家庭、可自由支配时间、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的远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类人不太适合出差频率较高的工作,比如投资银行类工作、管理咨询类工作或对外审计类工作。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建议大家首先分析自己的三观,做好人生规划,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原因。



(一)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两种最基本的对比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和人生观相互紧密联系着。基本上,世界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我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正确理解,都以对各类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前提。


(二)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们对人生的态度,包括对生死、幸福、荣辱、爱情等各方面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之上。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各类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更微观的基本观点。价值观确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与进行各类抉择的基础。在价值观成熟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人生的整体目标和追求才能有更好更理智的规划。

事实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进行职业规划前,若能从三观的角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和追求,随后基于较为确定的三观作出的人生规划才能给个人的职业规划作最好的指引,从而提高最终职业规划的准确性及对个体的适用性。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新月异的世界。有的读者会问:自己的三观或许还不太成熟和稳定,是否就不应该做职业规划?笔者想说的是,世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件事的最可靠的判断和决定永远都只能以当下为依据。再者,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让我们参考自己的三观是否真的稳定,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到了做职业规划的年龄,自己觉得有必要做职业规划,那就请你专注于自身现在的三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