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流传经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0

楼璹创作的《耕织图》有两个版本,一是正本进献给高宗,收藏于皇宫,另一副本留在家中。正本受高宗赏识后,被翰林图画院摹绘,其中《耕图》已无从考证,而彩色摹本《蚕织图》正本在宋后藏于后宫,于民国期间消失,直到1984年在黑龙江大庆发现,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副本由楼璹的侄子楼钥题跋,其后代楼洪、楼深根据家传副本和五言诗刻于石,使之流传。原作与副本均不幸失散,楼璹的五言诗45首尚存,因其反映农耕时代的重要生产,自问世即备受关注。


南宋时,《耕织图》的图画和诗歌广泛出现在府州县衙,以教育官民了解耕织过程。元代以来,历代都有摹本流传。程棨根据楼氏家族副本临摹的版本在元代流传,乾隆时期,乾隆将程棨摹本收藏于圆明园贵织山堂,并命画院刻石,但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破坏,部分《耕织图》流失海外。现存23方刻石,其中13方为耕图,7方为织图,部分石刻难以辨识。


明代的邝璠摹本收录在《便民图摹》中,内容有所删减并更换了配诗。195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共31幅黑白线条图,与楼璹原图相近。清代焦秉贞受命绘制的46幅《耕织图》,采用西洋画法,受到皇帝赏识,成为《御制耕织图》并多次刊行,影响深远,还被移植到瓷器、石刻等艺术形式中,成为民间民俗的一部分。


清雍正、乾隆时期对《耕织图》的摹绘和刊行十分频繁,如乾隆时冷枚、陈枚的摹绘本和《御制耕织图诗》等。焦绘《耕织图》还成为景德镇瓷器的独特纹饰。尽管经历了圆明园的浩劫,但楼璹的部分《耕织图》刻石在1960年归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贵的艺术遗产得以保存,其中《雍正耕织图》更是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馆藏珍品。


扩展资料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