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的原始信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30
在远古时代,人类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时,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常将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自然力量和祖先的庇护。在这种“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进而产生了原始信仰。城隍是中国汉族原始信仰中祭祀的一位自然神。根据资料记载,城隍神最早在周代的《礼记》中作为水墉神出现。《礼记·郊特牲第十一》中提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里的“大蜡八”指的是年终祭祀的八位神灵,包括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和昆虫神,水墉神即沟渠神。后来,“城隍”一词在《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中连用,泛指城池。因为城墙外侧的护城河被称为“隍”,有水的城堑则称为“池”。原始崇拜中认为,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存在,那些对民众有功或能抵御灾害的神灵会被祭祀。城墙和城壕在保护城市和居民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水墉神逐渐被尊称为城隍神,成为城市的守护神。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一大特点是兼容并包,城隍信仰也不例外。随着城隍在民间的影响增大,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其神灵体系。在道教的法事活动中,城隍神常常被邀请参与。道教不仅源于民间,而且对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被视为阴间的行政长官,负责阴间事务。例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神明之一。中国汉族民间信仰主要是俗神信仰,其特征之一是将传统信仰的神灵与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筛选、淘汰和组合,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神灵信仰体系,体现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虽无明确的体系,但各种信仰之间并无本质冲突,一方面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城隍信仰从汉族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至后世的宗教信仰,起源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业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并因其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因此成为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