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红衣大炮是怎么一回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8
在中国历史上,红夷大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也称为红衣大炮。它并非仅从荷兰进口,实际上,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这些火炮的称呼来源于炮身上覆盖的红布,这是明朝官员为了掩饰炮口火光而采取的一种做法。
在设计上,红夷大炮具有多个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并且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这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炮身上装有炮耳,可以调节射角,并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此外,红夷大炮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度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于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甚至最远可达十里。这一射程相当于现代的五公里多,这在当时是非常远的。
在实战中,红夷大炮表现优异。例如,在宁远大战中,宁远城堡里面的要塞炮是从澳门外海遭遇风暴搁浅的英国巡洋舰上打捞的18磅舰炮。这些火炮能够轻松打到七八里外,最远可达十里。在松锦大战中,明清双方都使用了红夷大炮。清军在松山一役中调运了炮弹万颗,红夷炮37门,炸药万斤。这些火炮的性能大大超过了明朝的火器,使得明军感到震惊。
尽管红夷大炮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清朝在其后的时间里并未对红夷大炮进行技术革新,只是一味加大重量以增加射程。这导致清朝的火炮制造工艺远远落后于西方。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火炮射程甚至不及英国的舰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阴要塞竟然装备了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但这些炮的射程还不如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