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为何说小语种是天坑专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09

在文科专业中,有一个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变成了天坑专业,这一文科专业就是——小语种。

2022年在高考大省河南,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理科最低录取位次掉到了5万多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理科最低录取位次在河南更是掉到了7万多名。

四川大学的日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重庆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朝鲜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专业录取位次也都下跌明显,小语种为啥成天坑,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的出现,下面我们来从不同点分析一下。

第一点、学习压力大

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课余压力很大,期末考试有难度容易挂科。课业繁重,有些在大四还一周有8门课要上而且毕业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院校是要求有专业四级才能毕业的,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学习小语种之后,英语水平就会直线下降,因为当某一门语言作为我们的主修课程时,大部分时间学习的都是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而英语作为辅修课程只会有很少的时间去学习,而如果想要一边学好小语种,一边学好英语,课业的压力就会很大,没有好的毅力真的是很难坚持的。

还有有些人选择申请辅修语言专业是为了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英语仍然是全世界的主流语言,所以在把辅修语言作为谋生技能的同时,他们应该继续学习英语。这样,学习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点、就业难

并没有进入到光鲜的外企或外交部,据统计2022年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大多是分布在民运营或者客服岗位占比能达到13.4%,进入教培行业的占比能达到12.6%,从事销售岗位的占比11.9%,从事人事、行政、法务岗位的占比9.3%,还有一小部分是分布在咨询、翻译和法律岗位或者从事市场公关广告、影视、传媒、采购、贸易和IT互联网技术等等不对口的工作。

所以呢大家纷纷跑路在985、211院校中有52%的小语种学生选择了读研,其中跨专业的比例更是高达了65.41%。985、211院校都如此更别提普通大学了。

第三点、投入多,回报少

大多人的英语和母语者的差距也还是多少有一些的,更何况从零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想要迅速从零到精通还是需要很多努力的。所以别人的大学专业可能在读书、读论文、搞课题、参加竞赛、做案例、搞实验、搞项目;很快就给人一种你好专业,你做的事好高级,好像很快构建起了专业的壁垒。而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大一大二基本都在背课文、背单词、做习题、编对话、做pre

并且小语种专业同学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其实很多很多的,因为语言学习确实是需要很多练习的过程,而且大部分专业是站在高中的层面上继续向前推,向前研究在某个领域构建自己的思维。而小语种专业则是一种倒退的过程,一上大学就有一种回到幼儿园的水平从学说话开始,怎么自我介绍、怎么写日记、怎么介绍自己家乡、怎么学问路;和其他专业的思维深度会拉开很大的差距,会投入的时间比较多。

总的来说,毕业的时候感觉自己除了外语本身什么都不会。想要去辅修,自己的能力又不行,先要学好,学更多的知识很重要,但是保证本专业的GPA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加上学生工作、学校课程安排可能冲突等等,所以要面临很多取舍问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