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8
【 #公务员考试# 导语】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已进入备考关键期,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 考 网的更新。

【篇一】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是承载人民精神生活,与城镇共同构成人民活动的重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一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掘金点也在农村。只有从文化、经济、人才、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出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促进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全方面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于产业振兴让农民富起来。在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他们“有干头、有赚头、有劲头”。而这需要有优质产业的支持,发挥特色产业的富民效应,譬如借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艺等,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活更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组织振兴让基层治理建起来。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为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前些年,农村社会组织化弱化,过于依赖各级政府,这不仅不利于各项基层政务的展开,也不利于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各项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农村积极推行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大厅”、“红白理事会”、新乡贤治理模式等多种优化基层服务的好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民众积极参与日常治理,提高参与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乡村的基层治理之路,需要将基层组织的建设落在实处,扎进群众心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人才振兴让能力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马太效应凸显,其中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地区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不重视基层干部的政治引领,没有培养起干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借助人才,激活乡村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党中央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久久为功,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乡村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篇二】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当好“带货官” 助力“云脱贫”


  今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带货主播”这类职业已不再陌生,直播经济更是炙手可热。多地基层干部积极变身“主播”,由“幕后”走到“镜前”,更是有不少干部主动请缨“蹭热度”,成为当地“带货官”。“官员直播带货”的一枝独秀引起了网民的关注,着实火了一把,而与网红主播不同的是,领导干部做主播成为了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一种工作方式。

  直播带货带出脱贫“新门路”,科技兴农助力“云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希望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在之前的陕西考察期间,曾点赞“柞水木耳”,肯定平利县“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总书记说“电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各地领导干部也纷纷开始“直播带货”,体现了主动担当作为的为民情怀,体现了为民的初心,一手抓战疫,一手抓战贫,是践行“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的具体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借力“互联网+”技术,把一坛坛“好酒”从“深巷”搬到“闹市”,直播间里“面对面”拉家常、“键对键”发快递,用新技术催生新经济,为各地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在当前在广大农村,数字已经开始成为“新农资”,手机已成为“新农具”,直播已成为“新农活”,既能“战疫”,又能“战贫”。

  直播带货带出脱贫“新出路”,转型升级助力“云脱贫”。受疫情影响,党员干部主动“直播带货”为本地农产品销路提供了新渠道。但将货物卖出去靠的不仅仅是一张嘴,更多的是嘴后的功夫,打开销路也不仅需要新方式,还需要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推动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产地品牌化转型升级,也成为干部比直播更重要的“功课”。比如对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品牌的打造、对销售和物流网络的选择、与平台的对接等等,这些都不只是一场直播、一句卖货就能够解决的。各地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各级官员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想方设法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倒逼在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提质升级。唯有此才能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造产品品牌,真正破解产品销路难题,以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激活乡村致富的“一池春水”。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抓住、抓好大有可为的电商,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是一条新路子。唯有当好“带货官”,紧盯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做好“云上脱贫”,方能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篇三】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让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困局


  文化场所是弘扬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的关键一环。但现在却面临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不断增多的“成绩单”,与“工人文化宫里工人少,少年宫里缺少年”的“门可罗雀”之间的矛盾,这其中的强烈反差凸显了当下文化服务的困局。若要打破困局,就需谋新求变,围绕观念创新,经营创新,内容创新,让文化服务贴近民之所需,引领精神文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要走公益之路。位于某市繁华商业区的工人文化宫曾将1层租给电玩游戏厅,而问及进出游戏厅的年轻人是否知道工人文化宫的作用时,他们显得一脸茫然。周围人感叹,现在文化宫毫无文化可言,以往凭工会会员证参加各种免费文化娱乐,现在什么也没有了。而工会工作人员也满心委屈,现在文化宫经费上自收自支,为了生存,不得不出租场地和办收费培训班,工人文化宫的迷失,根源在于自身公益定位的矛盾与摇摆。文化服务要走公益之路,为文化场馆的建设、维护和运行提供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是破解当下困局的重中之重。

  公共文化服务要探索服务外包。文化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不分家,场馆资产要么闲置浪费,要么经营人才匮乏,提供不了接地气的文化内容而门可罗雀。我们知道,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不一定是生产者,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不一定是直接操作者。我们应该鼓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破冰尝试,比如,将文化场馆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专业公司严格按照政府的合同要求,配备各艺术门类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免费开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的专业化,这样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就变得“活”起来了。

  公共文化服务要问民所需。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会文化载体日益丰富,促使文化受众需求趋向个性化、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使用造成了冲击,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没有形成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监督权、评价权交给群众。传统、古板、静态、冷冰冰的活动形式,缺乏当代人所热衷的体验、互动等元素,如何让群众接受并产生共鸣?所以,因地制宜组织契合当代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活动,重视群众广泛持久的参与和口碑,摒弃“重数量、轻质量”的惯性思维,才能给传统的文化服务会带来人气的回归。

  谋新求变,归根结底时要做到以文化人。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引导、鼓励老百姓走进文化场馆,让文化场馆成为具备吸引力的“文化场”,必然会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促进我们的社会大兴明礼崇德,向善好学之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