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的能力,发展大肌肉群的灵活性。

  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虫子头饰,录音机,节奏轻快、活泼的乐曲带,跳跳袋每人一个、纸板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2、自己选择头饰戴上,并互相探讨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看谁模仿的逼真。

  二、基本部分。

  1、音乐起,老师和小朋友戴头饰分散在运动场地,随着音乐走跑交替,做动物模仿操。

  2、出示布袋,请幼儿说出名称,讨论布袋有什么用?

  幼儿自由地玩场地四周的布袋,看谁玩的花样多。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玩布袋的方法,并请玩法像扭扭虫爬行的幼儿表演,其余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该幼儿爬行的动作方法。

  (站在袋内,手提袋子跳一跳将脚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双手抓住袋口,跪地,慢慢趴下,练习扭扭虫爬行。)

  4、幼儿自由练习扭扭虫爬行。老师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

  5、游戏:扭扭虫吃饼干。

  玩法:场地四周放好纸板饼干若干块,幼儿在场地中间。请孩子作扭扭虫爬到场地四周吃饼干,“吃”饱了再爬到场地中间。

  (1)老师先做示范,请幼儿原地模仿。

  (2)幼儿自由练习,找出做得好的幼儿进行演示。

  (3)分组听口令进行活动。

  6、游戏:扭扭虫运饼干。

  玩法:要求幼儿做扭扭虫排成十字队形,分四队爬向四角取饼干,然后手提袋学袋鼠跳回来,把饼干放到中间的篓子里,比赛哪组运得快。

  老师介绍玩法后,请每队的幼儿出来一个,进行演示,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让幼儿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规范的。

  7、集体听音乐自由进行爬行活动。

  8、老师把两个游戏结合起来,集体进行比赛活动。

  三、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中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确信,是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种情感倾向。自信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增强进取心,激励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坚持不懈地完成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这时的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目标估计不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再加上独生子女对成人的过度依赖,致使幼儿的独立意识较差,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认识和探索事物。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勇敢地去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孩子成功时,我们送上祝贺;当孩子失败时,我们送去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送去指导和帮助。帮孩子树立起坚强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理由,特设计以下活动。

   二、活动名称: 《小燕子学飞翔》

   三、活动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让其远离“我不行”,帮助幼儿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2、鼓励幼儿增强自信心。

  3、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创设大胆尝试,遇到困难不灰心,不丧气,不气馁,要有自信心的心理氛围,通过故事、游戏引导幼儿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摆脱“我不行”的信念,使幼儿增强自信,坚持到底。

   五、活动准备:

  故事《小燕子学飞翔》,实物投影仪,故事图片,玩具若干。

   六、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小燕子》,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活动展开:

  1、教师边放图片边讲故事《小燕子学飞翔》。

  2、教师提问:

  1)小燕子一天天长大了,妈妈对它说了什么?

  2)小燕子是怎样回答妈妈的?

  3)小燕子第一次时飞起来了吗?

  4)它是怎么对妈妈说的?

  5)妈妈和朋友是怎样帮助和鼓励它的?

  6)最后怎么样了?

  3、总结故事,教育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大胆地尝试,自信地说“我能行”。

  4、教师将故事引申,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回忆成功的经历。

  5、游戏 《我能行》

  玩法:小朋友平分成两组,由出发点走到对面,再重新返回来,途中经过许多障碍点。当回到出发点时,轻轻地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游戏继续。最后看哪一组小朋友先完成。

  规则:每个小朋友必须都经过障碍物,回来后轻轻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以示继续。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游戏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

  家园渗透,家长可为幼儿制作一个“我最棒”的卡片,记录幼儿的大胆尝试的事件,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加增强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活动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借助社区和周边的环境资源,开展安全的,适宜的多种活动。通过藏一藏,找一找,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愿意和同伴共同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挖、压、拍、埋等方法玩沙,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2、理解玩沙的规则,体验安全玩沙的快乐。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喜欢玩沙,曾玩过沙。

  环境准备

  1、事先整理好沙池,并在沙池一处设置好“花生地”、“番薯地”等场景,田地里有一些和花生、番薯形状相似的小玩具。

  2、小铲子、小桶、长柄的小勺、废旧的调羹等。

  3、幼儿用书第一页。

  重点难点

  尝试用挖、压、拍、埋等方法玩沙,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活动过程:

  一、沙中寻宝,初次尝试挖沙洞。

  1、找食物

  秋天到了,小仓鼠又要为储存冬天的食物而忙碌了。让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帮小仓鼠们找食物吧!

  2、在沙地里一起挖“花生”、“番薯”等食物。

  刚才你挖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挖到的?借助了什么工具?

  二、藏宝藏,巩固挖洞的技能。

  小仓鼠要把这些食物藏起来准备过冬。怎么藏才不会被他小动物吃掉呢?

  1、怎样挖才能挖得又深又安全呢?

  2、挖出的沙子怎么处理?

  3、瞧,这里有一个长长的“番薯”露出来了。为什么会露出来?该怎么办呢?

  三、验证宝藏藏好了。

  1、引导幼儿踩一踩、压一压,把宝藏藏好。

  2、引导幼儿轻轻地将工具里的沙抖掉,拍掉身上的沙子,收拾好工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始终以游戏“寻宝藏”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始终在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励下,在“复杂”的地理位置中,进行活动。整个活动旨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相互合作以及学习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充分体验野外活动的快乐。改变了以往狭隘的、单一的幼儿园活动模式,大胆地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向社区,从而更好地来体现幼儿园教育向社区拓展的大教育观的新思路。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反义词。

   渗透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2、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活动难点:

  正确运用反义词

   活动准备:

  1、实物: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药瓶(轻重)面和石头(软硬)手绢(新旧)装木珠的饮料瓶(多少)

  2、图片:白天黑夜胖瘦上下睁眼闭眼笑哭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魔术盒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魔术盒中的实物,幼儿观察发现其不同,并积极用语言表述。

  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

  3、理解像这样大和小、长和短、粗和细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二、学习用反义词说话i

  1、根据幼儿年龄不同,分组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实物。

  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药瓶(轻重)面和石头(软硬)手绢(新旧)装木珠的饮料瓶(多少)

  2、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幼儿通过看、摸、掂,自己发现藏在其中的反义词,并大胆积极的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一瓶水热一瓶水冷,一本书薄一本书厚。

  三、连线游戏“找相反”。

  1、出示大图片:白天黑夜胖瘦上下睁眼闭眼笑哭

  2、启发

  幼儿观察大图片,将意思相反的两个图用线连起来,并说出一对反义词。

  四、师幼互动游戏“说相反”,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根据幼儿生活经验,教师出题,幼儿应对反义词

  如教师:我高。幼儿:我矮

  2、增加反义词的抽象度,拓展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如:聪明———傻瓜诚实——说谎胆小——勇敢

  延伸活动:幼儿与伙伴之间出题游戏,

中班教案 篇5

  游戏准备

  1.学会《炒黄豆》这首儿歌。

  2.无障碍物的室内或室外大场地。

  游戏规则

  1.双手摇动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也不要太用力,以轻松、自然为主。

  2.可罚摇动手时,没念儿歌的人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玩法

  幼儿与他人(家长、友伴)两人一组相对站立并手拉手,一起左右如秋千状摇动,边摇边有节奏地念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念完后,两人立刻高举手,两人的头同时向一边钻,同时转体360度。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注意事项

  1. 360度转体时,手要轻轻地牵着,如有不妥要及时松开,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游戏结束时,对幼儿要进行简单的评价,以起到鼓励和指导的作用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依据:

  幼儿对颜色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中也对同种颜色的深浅有了一定的注意,有探究的意愿。根据这一兴趣点,教师组织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颜色的特性,培养有儿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颜色的深浅变化。

   活动形式: 集体

   活动准备: 气球、水粉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中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水平较小班有了很大发展,对事物的较细微差别能够观察到,颜色的深浅变化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较之设计活动以丰富幼儿的这方面经验。

  1、吹气球:应到幼儿观察随着气球吹大,气球的颜色会越变越浅。吹好后,请幼儿比较吹好的气球和没吹的气球在颜色上的区别。

  2、观察树叶:幼儿收集树叶,观察比较集中树叶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3、实验:红色变浅了幼儿用白色颜料调入红色颜料中,不停的搅拌,观察红色颜料的变化。

  4、小结:每一种颜色都有深浅不同的变化。

  5、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对吹气球的过程最感兴趣,观察比较的也最仔细,不但比较自己吹的气球,还和小朋友吹的气球做比较。

  教师让幼儿在玩中主动发现颜色的变化,培养了幼儿耐心观察的态度。在幼儿提出一些充满探索精神的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收到不错的效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设计了各种小实验,但教师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也不是为了向幼儿灌输高深的理论,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主动探索,得到知识经验,培养了幼儿耐心观察、勇于常识、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

  谈话导入,引出话题——参观"朋友楼",构建5以内序数的新经验——游戏活动"搬新家",巩固对5以内序数的认识——游戏活动"制作钥匙",拓展经验。

   【活动准备 】

  教具:小朋友大头贴及老师大头贴若干,"朋友楼"一座,标有门牌号大钥匙3把。

  学具:标有门牌号小钥匙人手3把,幼儿人手一份"朋友楼"图纸。

   【活动过程 】

  一、谈话导入,引出序数。

   导语:小朋友,你家住在几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参观"朋友楼",构建5以内序数的新经验。

  1.认识楼房的层数。

  (1)提问:看,老师这里也建造了一幢楼房,这个楼房里居住的都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因此 取名为"朋友楼"。我们来参观一下,看看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你是怎么数的?

  第一层在那里?最高的一层是第几层?、、、、、、

  (2)师幼共同 小结:我们在数楼层时要从下往上数。这座楼房一共有4层。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调动幼儿原有的数数经验。但数楼层时,可能幼儿会出现从上往下数的思维路径,因此老师通过 小结,帮助幼儿构建数楼层数时,要从下往上数。)

  2.认识房间数。

  (1)提问:第一层有几间房?第一个房间在哪里?说说理由。

  有不同答案的吗?也请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说 出自己数数的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思维路径。)

  (2)师幼共同 小结:数第几间房间数时,可以从左边往右边数,也可以从右边往左边边数,不同的起点,数数的结果就会不同哦!在数的时候,你们可定好起点哦!

  (3)依次认数第二间房间、第三间房间、第四间房间、第五间房间

  (评析:此环节,呈现幼儿的两种不同答案,形成一个认知冲突,在观察和判断中,帮助幼儿构建新经验:不同的起点,决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不同位置。引导幼儿学会确立"起点")

  三、游戏"搬新家",巩固运用对5以内序数的认识。

  (1)初次游戏,掌握数数方法。

  提问:房子真漂亮,看谁先搬进来住了?如果从左往右数,顾老师住在第几层、第几间?你是怎么数的?(呈现孩子的思维过程,同伴相互学习方法)

  (2)师 小结:先找到楼层,再找房间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迅速找到我们要找的房间位置哦!

  (3)再次游戏,运用数数方法。

  提问:从左往右数,第三层的第二间房住的是谁呢?

  陆老师也要住进新房,她想和好朋友住在一间房里。她的好朋友住第四层的第三间房。你能帮她找到这件房间吗?(幼儿上台操作)

  (评析:为了让幼儿有真实感,我运用了大头贴照片,通过"搬新家"的逼真的场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不同的提问,多维度推进活动,巩固对5以内序数的认识,并尝试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序数词,表达自己数数的结果。同时大胆介绍自己数数的方法,达到同伴共享的效果。)

  2、小朋友"搬新家",再次运用新经验。

  过度语:顾老师和好朋友都搬进了"朋友楼",你们想不想也和好朋友一起搬进"朋友楼"呢?六人一组,选择一幢"朋友楼",和你好朋友一起搬新家吧!

  (1)幼儿自由选择房间,在相应的房间内贴上大头贴。

  (2)交流分享。

  提问:你们的这幢楼房你住了哪些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住在第几层第几间?你是怎么数的?

  四、游戏"送门牌,拓展延伸。

  过度语:我们都住进了"朋友楼",不过还忘了一件事?(教师出示多把钥匙),这么多钥匙,哪一个才是顾老师房间的呢?为什么?(引导幼儿明白门牌上不同的数字所代表的不同意思)

  剩下的这几把钥匙改从给谁呢?

  1、请个别幼儿上台送门牌

  2、 评价交流,并集体纠错。

  提问:这把钥匙送给陆老师对吗?为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看懂门牌号上的数字,抽象理解第几层第几间。帮助孩子有效迁移经验,在生活中学会看门牌号。同时,为区域活动做好延伸准备)

  3、结束语:小朋友你们的房间也缺钥匙,课后可以到区域活动中为自己和好朋友制作钥匙哦!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本月我班正在开展“火辣辣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这是分主题“雷雨哗啦啦”里的一个语言小活动。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在雨天赶路过程中不断遇到热心的朋友帮助他的事,活动通过欣赏、理解、讨论故事情节,尝试表演角色,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蚂蚁赶路》、PPt、角色头饰等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体验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活动流程:

  出示“蚂蚁”,引出主题——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完整讲述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经验迁移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蚂蚁赶路。 什么是赶路?(为了早点到一个地方而加快速度走路)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看图讲述挂图(一)。

  提问:

  1)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小蚂蚁心里感觉到怎么样?(害怕、紧张、着急)

  2)蒲公英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请小蚂蚁钻到它的叶子下面避雨)

  2、看图讲述挂图(二)

  提问:

  1)大石头是怎么对小蚂蚁说的?

  2)你猜猜谁会来帮助小蚂蚁?(花生壳)他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3、看图讲述挂图(三)

  提问:

  1)小蚂蚁又遇见了谁?(鹅先生)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先生?(带着领结和礼帽)

  2)小蚂蚁坐在花生壳里缩成一团,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请小蚂蚁钻进他的羽毛里,送他回家)

  (三)完整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内容

  1、小蚂蚁遇到下雨,先后都有谁帮助了他?

  2、如果你也遇到了小蚂蚁,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你会怎么帮助他?

  3、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给小蚂蚁带来了温暖和快乐。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故事里的人帮助小蚂蚁呢?

  4、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学说故事里人物的对话。

  (四)经验迁移

  1、故事里的小蚂蚁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那当我们身边的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别人)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有没有别人帮助过你?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感到非常快乐。陈老师希望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好吗?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特别是有故事表演的环节,但我特别想尝试一下。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对表演这个环节心里还是没有底。活动执教下来,我感觉用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开放的提问使幼儿去大胆的想象,对于幼儿的回答能进行归纳和提升。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故事表演的环节,虽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要举手参加表演,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第一教时要求中班孩子当场进行表演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忙着唱独角戏的场面,这也说明老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估计不够,如果将环节设计为由大班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相似回答